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1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做强“主体”振兴“两翼”加快县级社发展

吕智强

  县级供销合作社处于城乡结合部,对于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来说,不仅责任重大、而且意义深远。笔者认为,要担当重任,统筹发展,必须尽快构筑“一体两翼”协调并进的新框架。一体,即县级联合社主体要做强;两翼,即社有企业和基层社要振兴。

  主要矛盾

  县联社主体造血机能弱化与基层社、社有企业两翼迫切需要输血供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社有企业和基层社由于服务行为、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运行效率未能跟上形势发展,导致本身普遍阵地难保、经营萎缩、竞争乏力、发展受限,虽经市场经济的风雨洗礼,多年的摸爬滚打,生存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缺资金、短技术、少人才、低效益等问题,迫切需要县联社加大帮扶力度,给予输血供氧,尽快走出低迷,重新焕发生机。而县联社作为合作经济组织,同样由于上无政府职能,缺少财政拨款,经费紧张,活力不足,难以承担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重要使命,迫切需要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杀出血路。

  社有企业偏重自身盈利与基层社迫切需要龙头带动两翼之间的矛盾。社有企业与基层社在历史上有组织工业品联购分销、农副产品分购联销的传统,但效益结构一直存在上大下小的状况,分成比例不平衡,社有企业追求自身收益过高,没有当好龙头“大哥”,挫伤了基层社积极性。基层社虽有星罗棋布的村镇网点,鱼水相依的社农关系,但毕竟身单力薄,外购外销网络尚未形成,难以参与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两翼之间迫切需要加强联合与合作,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主要对策

  着力强化县级联合社组织建设,这是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其一,争取政策到位,创优发展环境。在推动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各级政府虽出台了诸多政策,但由于所涉部门之间不协调,配套措施不完善,致使许多“真金白银”好政策停留在纸上,迟迟不能落实。这就要求县联社组织,特别是领导班子,加强部门沟通,争取协调到位,提高政策执行力。其二,上下凝心聚力,营造浓厚氛围。县联社要积极建设系统的合作社文化,弘扬合作社理念,培育合作社精神,展示合作社风貌,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筑魂造势,鼓舞士气,扩大社会影响力。其三,加强系统调控,提升引领能力。对出资企业和下级社要切实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责,使其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其四,搞好公益服务,力求更大作为。在农资、棉花、果品、食用菌、烟花爆竹和再生资源等传统优势领域,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制定行业规划,强化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诚信建设,不断展示供销合作社的公益服务业绩,再创系统发展力。

  大力促进基层社复苏振兴,这是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专业合作服务。发挥县“农合联”作用,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围绕区域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利用基层社设施条件,采取自办、联办、代办等多种方式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营销、技术、储运等服务,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开辟合作社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批发市场的便捷通道。加强终端网点建设,按照开放办社、多方参与、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原则,广泛吸纳各类专业户、土专家、经纪人等,依托村“两委”,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家电维修、药品经营等服务,提高供销社的社会效益。

  强力推动社有企业重现生机,这是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社有企业要增强系统意识、联合意识、合作意识,发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作用,当龙头,带专业社,建基地,连农户,使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社有流通企业重点做好上联厂家,下联门店,依托基层社,参与“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农家店,逐步形成县有配送中心、乡有超市、村有便利店的连锁经营体系,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社有工业企业重点做好农产品加工大文章,使专业合作社初级产品再加工,再增值,进超市、进社区、进批发市场,通过农超对接,创品牌,创效益,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深化社有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运行,健全内控机制,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使所有者权益、经营者收益、管理者效益有新增,全面提升供销合作社实力、活力、竞争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邱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