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停工 真瞒报
河南济源煤业公司四矿又出事了。11月21日6时30分左右,该矿因瓦斯积聚燃烧,造成井下3人死亡、4人重伤、4人轻伤的较大安全责任事故。而在两天前的11月19日14时左右,该公司二矿的工人张国振在往煤里添加煤矸石时,被挤压致死。
同一个企业,同样被要求停工停产整顿,同样违反禁令开工生产,对相关法律与规定置若罔闻。值得警觉的是,4年前《法制日报》就曾报道济源煤业两年瞒报7起矿工死亡事故,4年后又披露该公司瞒报4起矿工死亡事故的内幕,而以上两起事故,就是发生在报道见报之后,省政府停工停产整顿的禁令下发后,企业顶风违法生产的过程中。加在一起,该企业短短几年里发生了18起35人死亡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其中瞒报了12起17人死亡事故。
据悉,济源煤业公司原为1953年成立的国家大型煤矿,后在2002年改制为股份制公司,是当地最大的煤矿企业,现拥有各种矿近20个,职工近3000人,是一个非瓦斯矿企业,安全指数相比瓦斯矿要高得多。由此看来,安全事故与瞒报,不是小煤矿的“专利”。
贵州晴隆“6·17”新桥煤矿透水事故被瞒报21个小时遇险人数从16人缩水到7人;黑龙江逊克县翠宏山矿业有限公司铁多金属矿5月两次瞒报,3人死亡;7月5日,山西沁源县乾元煤业有限公司擅自组织生产,发生井下冒顶事故,上报2人,实际死亡3人;湖南省嘉禾县夹木岭煤矿7月发生3人死亡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矿主欺骗调查人员;山东省嘉祥县梁宝寺煤矿发生冒顶事故,2人死亡,7人受伤。煤矿瞒报层出不穷。
牟取暴利和一己私利,这样的字眼不应该是瞒报的解释。对于瞒报,最关键是靠什么发现瞒报。12月20日起,贵州省《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事故瞒报谎报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施行,举报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事故瞒报谎报行为,可获奖励500-5000元。但我们却要问:这个数目与瞒报的巨大经济利益、与举报者所承担的巨大风险相比,是不是少得可怜?
假“神器” 真忽悠
11月18日,山东定陶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手执“摩尔探测仪”,对辖区内烟花爆竹销售点、制售烟花爆竹的门市、村庄等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据悉,该仪器可迅速探明百米内爆炸物的具体方位。
科技是安全的保障,当我们为警方拥有如此高科技装备而欣喜时,以下消息却让人心情跌入谷底。
2月25日,《羊城晚报》以《摩尔探测器:安保秘器还是科技骗局》为题,指出这款价格昂贵的进口安防仪器有诸多疑点———它不需使用任何电源,仅以“人体行走产生的静电”就可探测百米内各种爆炸物,这被科学打假人方舟子斥为“瞎扯”。
其后,购买者“北京毕思特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产品无效为由,将代理商“北京中西化玻仪器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2009年9月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北京中西公司直至庭审结束之时仍不能提供(摩尔探测器原产地证明、进口保单、出厂合格证书、原厂产品说明书等单证资料),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买受人购买商品时有权期待的东西,其违约行为致使原告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因此,原告要求解除合同,退还8万元的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
官司虽然了结,但“是国内制造冒充进口货”,还是“摩尔探测器本身就是伪科学骗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11月初,“抗病毒口罩”研发成功的消息轰动世界,据称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抑制率达92%。但旋即就有药监局出面澄清,该产品未取得相关许可,已被查封。目前,在互联网上的搜索“加油机干扰器”一词,弹出相关信息有7000多条。但事实证明,这是“高科技忽悠”产品,并且发射高频信号时可能会产生静电,容易引发爆炸。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曾指出:“要加大政府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建立重特大安全事故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快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动力和源泉。但要注意的是,安全工作不能有任何虚假与欺骗,炒作与忽悠是对生命的犯罪。
假消息 真缺位
7月10日开始,一则题为《开封杞县钴60泄漏》的帖子在各大网络论坛流传 ,称当地一家辐照厂的“放射源使用后无法放进深层地下冷却水,裸露在空气中,造成钴60泄漏直接辐射”。随着大量出现的“放射源将爆炸”传言,17日引发现代版的“杞人忧天”的闹剧。在百度贴吧,题为《杞县今天发生百姓集体大逃亡,杞县已基本变成一座空城》的帖子称,“整个杞县除了老人外,年轻人都跑了,现在公路上全都是车,有牌的、无牌的,摩托车、三轮车全都上阵了,场面堪称壮观”。
对于所谓“钴-60’泄漏”事件,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7月16日给予正面回应:未造成环境污染,处于有效受控状态,事件不会进一步恶化。
18日,开封警方宣布“抓获杞县钴60事件5名造谣者”,其中一名曾经转帖虚假消息的网友被拘留。
事后,对于这起从单纯安全生产事故发展为公众安全事件的原因,评论将矛头指向当地政府—— 有关钴60“卡源”故障发生在6月12日前后,但是当地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没有公开相关信息,直至7月17日下午5时许,才联合环保部门发布辟谣消息。
无独有偶,一年多来,兰州市政府因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收费相关信息的公开不及时、不充分、避实就虚,引起舆论更大反弹。这场围绕政府信息公开的角力还在继续:深圳被曝近几月连续发生多起校园绑架案,其中两名儿童被撕票。一时间学生家长们惶惶不安。在谣言满天飞后,深圳警方才出来辟谣,并称没有及时信息公开为“国际惯例”,一时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
面对疑问,公众将焦点指向了政府,希望政府能挺身而出,给公众一个合理、真实的说法。然而面对公众的疑问,政府却选择了漠视,面对不满、面对怀疑,我们看到的是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之间的相互较量,这个较量成为法治进程中的危机,其内因是迅速有效的安全事故处理思路与机制有效运转的缺位。
假辞职 真困境
5月15日,湖南娄底涟源市金石乡安监站站长袁军再次把辞职信交到涟源市煤炭工业局,这是袁军第三次以书面形式请求辞职。自2009年1月以来,涟源市煤炭工业局下辖的48名乡镇安监员,先后以各种理由提出辞职。
6月30日,重庆市綦江县石壕镇26名安全监管人员集体向当地镇政府递交辞职申请。
“安监员请辞”,引来一片哗然。辞职者的理由主要集中在待遇问题上,“集体辞职,只是想让上级能适当照顾一下我们的生活。”这是他们的说法。肩上担子过重,待遇太低,两者不成正比所致。基本上没有假期,一年至少有两个月的节假日不能休息。在涟源,煤矿安监流行一句话,安监员要有“机器人般的体力,圣人般的智慧和品德”,同时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心态。“煤矿是我们监管重点之一,但我们的工作不止煤矿,包括交通、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化品、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25项都得管。”綦江县安监员倒苦水。
“娄底辞职”后来没了下文,“綦江辞职”后因待遇提高而撤回,似乎一切都回到了正轨上,但记者的不完全统计发现,安监系统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已是各地的“通病”。国外在管理机构人员数量上呈金字塔形,而我们国家恰恰是呈倒金字塔型,越是基层,安监机构人员数量越少,工作量却很大。因此,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很难保证到位。
但媒体的调查却道出更深层次的隐情,在经济窘迫因素外,问责严厉、工作没有安全感、无执法权力才是辞职的主因——即使发现存在不安全因素,安监员没有执法权利;领导暗中入股,后台硬,无法按正常安全规则生产。“你说我们这些安监员有什么办法?我们早辞职不被开除不好吗?留在这里找到了问题又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