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1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抢占城区业务制高点

□ 周 震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近几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经营日新月异,在发展城区业务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优势明显不足。笔者认为,城区业务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积极争取的一块优质资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该加快探索开拓城区业务的步伐,促进全行业务稳健发展。笔者认为,拓展城区业务,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应对城区特点

  找准市场定位

  随着近几年城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商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城区内的金融需求发生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资金需求逐渐向商业资金需求转化。二是由单一的金融服务需求向综合性金融服务需求发展。三是由简单、低层次的服务需求向高质量的服务需求发展。针对一些列变化,城区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及时转换思路、调整战略,培植新的效益增长点,提升经济效益。

  提高思想认识

  转变经营观念

  城区是经济的中枢和集中地,在业务拓展上呈现“三多”、“三难”的特点。“三多”就是优质客户多、资金流量多、金融机构多;“三难”就是公关协调难、信息沟通难、服务满足难。因此,城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积极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策略,找准市场定位,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手段,着力打造一流的“精品零售银行”。

  (一)牢固树立市场营销观念。营销是企业与市场对接的纽带,是发展业务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营销观念要植根于一切经营活动之中,时时处处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积极地深入市场、开展营销,挖掘业务开展的有效空间,培植属于自己的优良客户群体,最终在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认识当前农村合作银行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严峻形势,树立存款就是效益的观念,以业务发展来促进效益提高、要重新认识储源,做到一手抓现实储源、一手抓潜在储源,更要注重培植好储源,定期分析城区和本社的储源形势,月月抓、天天抓,凡有利于业务拓展的事情要多做、有利于业务拓展的措施要多想,从经营理念、金融工具、服务品种上不断创新,从而形成全员抓业务、全年抓业务的浓厚氛围。

  (二)牢固树立创新经营意识。城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的业务品种,要洞察市场发现需求,领先于竞争对手。目前,城区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综合实力上固然比不上商业银行,但具有“灵活经营”的特点,有大量的遍布城乡的客户经理,业务拓展上易于发现市场,可以通过积极调研,不断开发出适合广大城乡居民的业务品种。

  创新经营机制

  提高综合势力

  (一)继续推进用人机制改革。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要提高农村合作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一套公开、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把“好钢”用到刀刃上,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二是建立竞争机制。对所有城区机构的人员,包括从社主任到员工都实行公开竞竞聘、竞标上岗,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使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必须建立一套工效挂钩、科学有数的收入分配机制,在工资分配上实行按劳取酬、绩效挂钧,拉开收入的分配档次。实行“保底工资保吃饭,效益工资凭实干,奖励工资靠贡献”的综合考核办法,发挥好经济杠杆的撬动作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办法,逐步推行岗位交流制、岗位示范制等,充分调动全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业务拓展上来,进一步把事业做大、做强、做优。

  造就网点优势

  打造城区品牌

  城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更有力地参与竞争,更快地加快自身业务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城区的市场占有份额,加大网点建设十分有必要。

  一是城区信用社要树立良好的服务观念,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依据各类客户不同的服务需求,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金融套餐服务。要扩大服务内涵,全面推行“两站三声一双手”服务规范,以美化的环境、端庄的仪表、亲切的笑容、诚挚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

  二是宣传对象要创新。既要做好客户的宣传工作,细分客户市场,针对不同服务对象,提供多层次的宣传。同时,还要做好自身员工的宣传工作,采取鼓励加油、启示教育、谈话提醒等多种方法,形成凝聚力,把全员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业务拓展上来。

  三是要树立长远观念,对现有网点进行更新改造,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超前探索、超前决策,树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城区的良好形象,同时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电子建设和网络投资,扭转农村合作银行在设施上落后于商业银行的局面;在“外延”上进行扩张,在新的贸易小区、商业小区、经济开发区尽快申请新增网点,力争抢先占领市场空白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