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有初中文化的王正梅也许并不知道海子和他的这首诗,但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她的脸上正流露出像这首诗一般的幸福。这是一个1988年出生的女孩,清秀干净,下意识地总喜欢用右手揉一揉左手无名指上戴着的戒指,仿佛是要告诉别人她的幸福。
果然,今年春天她刚刚结了婚。丈夫和她是中学同学,4年前一起去了上海打工。去年10月,他们一起回到了老家——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江家店镇的乡下。她说,自己原先打工的汽配厂主要做出口,经济危机来了,工厂干半个月停半个月,原先1900元的月工资降到了1000元,扣掉每月500元的房租,再扣掉生活费和其他杂七杂八的开支,在上海已经难以生活下去了,所以就和丈夫一起约定回到老家,等待上海的经济好转再做打算。
回到老家后,他们几乎没有做任何等待,就又重新找到了工作。原来,六安市裕安区供销合作社在做好“新网工程”烟花配送服务的同时,又将这一网络进行延伸,引来战略投资者,于2008年5月在王正梅的家乡征地500亩,兴办了名为“安徽省彩虹花炮有限公司”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008年10月正式投产。经过系统培训,王正梅和她的丈夫很快都在烟花爆竹厂上班了。
在新厂里,王正梅是做质检工作的,她说,这个部门有24个人,其中20人都和她一样是80后,放下书包就到东南沿海工厂里打工,也都是因为金融危机又回到了家乡。虽然这里的月工资只有1000多块钱,但是,在这里从厂到家汽车只用10多分钟,不用交房租,还和家里人相互有个照应,也可以忙些农活,各种消费都比上海低。细算下来,每月能余下的钱比在上海时还要多。说到这些,王正梅的眼里流露出了打工在外的委屈和对家的思念。她说,最近,她和现在还在上海打工的小姐妹们通电话的时候,她们都说想回家,别人的地方再好都是别人的,只有在自己的家里才感觉最幸福,而且家乡现在也在发展,也有很多机会。
和这些农民工一样,供销合作社人也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机遇。由裕安区供销合作社任命的彩虹花炮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克兵指着花炮厂所在的村庄说,金融危机爆发前,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小孩。去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返乡农民工一下多了起来,这对于沈克兵来说,正是一个广纳人才,加快发展的好机会。他说,像王正梅这样,在沿海地区干了好几年的年轻人,眼界开阔,上手快、干得好,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需要的就是这样一批具有现代企业意识的工人,工厂去年10月正式投产以来,已招聘了500多名返乡农民工。
金融危机终究是要过去的,沈克兵很清楚,等经济形势好转了,如果外边挣得钱更多,这批返乡农民工还会像候鸟一样飞到沿海地区去的,要留住他们必须加快发展,“如果两三年内,他们一个月都能拿到两三千块钱,可能就不会出去了,如果创新‘新网工程’的形式和企业发展模式,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他们一定更愿意留下。”
王正梅也说,在回家之前,她还和丈夫商量过了,先攒点钱,以后开个自己的小饭店,现在工作得这么安定,看来是有点打退堂鼓了。不过,她还说,和他们有一样想法的人还有很多。如果要把他们的想法转化成书面语言,也许可以这样说:就业对于这些80后的返乡农民工来说,不仅要能提供生活的保障和生存的尊严,还要能承载他们的梦想和幸福。王正梅微笑着描述着自己的愿望,笑容之下又略显焦虑,这是一种混杂着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迷茫的复杂表情。
这让沈克兵也更深刻地认识到,要真正吸引农民工,发展企业,服务“三农”,供销合作社的“新网工程”和他的企业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