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鹌鹑合作社带给我希望

□本报记者 王凯山

  4月20日,江西省丰城市荣塘镇阳洒村返乡农民工杨林辉看着自己养殖的鹌鹑,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他坦言从去年8月份开始,自己的心情一直比较沉重,直到今年年初加入了丰城市恒衍鹌鹑养殖合作社,自己才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杨林辉今年47岁,因为家里经济困难,常年在外打工。去年经济危机来临之前,他已经在广东一家服装超市打了5年工,老伴也一直跟在他身边照顾他。本想等再赚些钱就可以回家做点生意,经济危机一来,他的计划全被打乱了。

  “最初感受到经济危机的存在,还是因为我儿子。”去年8月份,老杨得知,在江西抚州一家电脑商店打工的儿子失业了,因为这家商店倒闭了。他儿子的生活一时没有了着落。让儿子到广东来,却遭到了拒绝。老杨分析,“一方面是我的儿子从小就比较怕我,工作丢了后,就会感到脸上无光。另外一方面他也想跟着叔叔到外面去建筑队打工。”

  就在杨林辉得知儿子连着到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有找到工作,正在为自己的儿子天天操心时,忽然发现自身也难保了。去年11月底,他所在的服装超市被人低价转手,他随之失去了工作。老两口被迫返乡。

  想到自己在外面居无定所、工作无着的儿子,再看看返乡在家,无事可做的老两口。老杨天天唉声叹气,心情烦闷。“那时根本没有心思吃饭,随便对付两口,就想着该干点什么。”

  这时他听好多一起返乡的乡亲们说,丰城市供销合作社领办的恒衍鹌鹑养殖合作社办得挺红火,就萌生了去考察考察的心思。在合作社里,他跟里面的工作人员交谈,得知目前正是养鹌鹑的好时机,这里管养还管收。

  他曾经担心养殖比较复杂,无法把握。如今亲眼所见,打消了种种顾虑。老杨当即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儿子。儿子上网一查,发现市场上对鹌鹑蛋的需求比较旺盛。爷俩一碰头,商定一起在家乡办一个鹌鹑养殖场。

  在丰城市恒衍鹌鹑养殖场的指导帮助下,杨林辉的儿子在合作社的鹌鹑养殖场实打实学习了半个多月,杨林辉也租赁了村里1000平米的旧校舍,养起了鹌鹑。

  老杨发现,在加入鹌鹑养殖合作社之后,自己切实得到了好处:一袋100斤的小鹌鹑饲料100元就能买,而市场上都在110元左右。饲料的价格比外面能便宜10%。技术上不懂,随时可以得到对方的帮助,有时合作社派人过来指导,有时自己过去请教。

  杨林辉最担心的销路问题,如今让他最满意。无论产出多少鹌鹑蛋,他只要送到合作社,对方就会“点现金”付账。“我每次都会拉着鹌鹑蛋过去,然后再兜里揣着钱,车上拉着饲料回家。”

  他告诉记者,养鹌鹑见效快,从小鹌鹑长到能下蛋只要一个月到40天左右。现在他一共养了2万羽鹌鹑,每个月就能赚1万元左右。

  “去年底我们家三口人都没有工作,如今加入了鹌鹑养殖合作社,我们家三口人天天忙得团团转。我看这个发展势头,再养几万羽鹌鹑肯定没有问题,我到时想再雇几个返乡的乡亲一起养鹌鹑,赚大钱。”杨林辉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