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跟着合作社干心里塌实

□ 本报记者 王 琥 通讯员 张崇锦

  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了,山东省诸城市农民庄福江菜地里的活也越来越多,虽然比较忙,但他忙得踏实而快乐。庄福江说:“我现在加入了合作社搞蔬菜种植,种植前就和合作社签订了销售订单,所以生产上没有最后卖菜难的顾虑。去年我种菜纯收入近8万元,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老庄种菜之前一直在青岛和诸城之间跑蔬菜运输,但随着去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他就感到生意越来越不好做。老庄说,之前跑运输时生意受蔬菜市场的影响较大,总感觉对市场不摸底,说不准哪天就赔进去了。老庄家里有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里开销不小,去年运输行业不太景气,让他一直在考虑换个行业。

  通过别人的介绍,老庄知道了在当地很有名气的颐康蔬菜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诸城市供销合作社领办成立,主要加工出口蔬菜产品。“合作社里好多人我都认识,通过和人家了解,我知道了合作社为加入合作社的社员提前免费提供种植蔬菜所需要的种子、农药和化肥等。由于合作社的蔬菜很大一部分是要销售国外,所以合作社还定期邀请农业专家为社员指导技术、管理生产,在生产上把关。最让我感到踏实的是合作社在蔬菜收获前就和社员签订协议,规定了一个蔬菜最低保护价格,有这样的好事情,我种蔬菜很放心。”

  了解了颐康蔬菜合作社后,老庄毫不犹豫就加入进来,通过合作社的联系,他一开始就种了200来亩的蔬菜。“我以前也种过菜,但那时候种的面积比较小,而且种子、农药和化肥都要自己操心,有时质量还保证不了。收了菜市场价格高时还能挣点钱,市场行情不好时就不行,所以我后来就不愿意种菜了。现在好了,在合作社里可以专心种菜,其他方面合作社都给负责了。今年我在合作社里又签订了45亩白菜、50亩胡萝卜、80亩菠菜和30来亩牛蒡的生产协议。”

  “平时菜地里不忙的时候,我一般雇十来个人在地里帮工,到下月底收第一茬菜比较忙时,地里得有四五十个人来帮工,刨去各项成本和开销外,我一亩地怎么也能挣个三四百块钱。我感觉现在的面积还有点小,我的目标是争取将来把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到400亩。”对于在合作社种植蔬菜的前景,老庄格外有信心。

  据了解,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大批农民工陆续返乡,他们的再就业成了农村社会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注意到这个现象后,诸城市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认为,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台,吸纳引领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创业,是解决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一条好路子。目前通过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制定相应措施,出台优惠办法,诸城市供销合作社已为360多名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再创业的机会。

  (本版图片由本报资料室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