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0月,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领导下,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正式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如今的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已由当初带有强烈色彩的系统内行业协会发展成为拥有农资流通骨干企业、重点生产企业、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港口农资物流企业、外资企业、区域龙头企业和地方农资协会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协会。
近些年,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开展多项工作,尤其在参与国家政策制定,开展行业诚信建设方面起到了促进和引领的积极作用。
政策制定的“参与者”
发挥协会职能优势,紧跟市场形势和热点,积极参与宏观政策制定。
近两年,中国农资市场波动频繁,本着“为三农、为企业、为行业”服务的宗旨,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及时分析市场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国家宏观部门政策制定中起到了决策参考的作用。
2007年11月,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化肥原材料价格一路高涨,磷复肥企业身受原材料成本增高与市场购买力减弱的双重重压,转向大量出口寻求利润,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敏锐感觉到磷肥市场的异常变动情况,率先向国务院反映并提出加强宏观调控,控制资源性产品出口、免征二铵增值税、加大补贴和运力支持等建议;2008年11月,化肥市场遭遇价格“滑铁卢”,化肥市场价格连续暴跌、企业潜亏严重、淡储进展迟缓,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经过对市场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影响明年春耕用肥问题及有关建议的报告》,提出完善中央化肥储备制度、减轻企业负担、尽早推进以市场主导价格的机制、加快化肥市场化改革等建议。随后,在国务院发布保障化肥生产供应,促进化肥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六条政策措施中,涉及协会提出的相关建议有3条;为缓解我国钾肥资源紧缺状况、改善施肥结构,农资流通协会向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建议对硫酸钾镁肥免征增值税、享受铁路优惠运价等建议;针对2008年初东北、西北等地磷肥供应告急的情况,在多次呼吁下,铁路部门对化肥进行抢运,共计向铁道部申请化肥运输计划36458车,折合化肥218万吨,为保证化肥春耕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加强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合作,在国家紧缩银根、加速资金回笼的大背景下,农发行开设农资淡储信用贷款,三年合计超过400亿元,缓解了企业淡储资金紧张状况。
2008年,化肥市场大起大落,许多潜藏的问题接连而出,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始终紧跟市场形势和热点,客观公正地提出政策性意见和建议80余次,受到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多数被采纳。
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一系列传递市场信息的意见和建议,搭建起了政府与企业沟通的平台、政策与市场衔接的桥梁,为保障农业生产、 促进农业发展、稳定市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诚信建设的“号召者”
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致力于创建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信用环境。
近年来,国家明确“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引导支持流通企业做强做大”,农资流通行业内一大批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农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不断涌现。然而农资市场是一个不完全成熟的市场,市场竞争环境与诚信意识急待完善。为了加快推进农资流通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信用品牌形象,创建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信用环境,中国农资流通协会自2006年起连续多年在行业内开展了与诚信建设相关的活动。
2006年3月,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在春耕生产时节和3·15消费者权益日前夕,组织发起了“中国农资诚信助农启动仪式暨重点农资流通企业联合签署‘诚信宣言’活动”;2006—2007年,中国农资流通协会连续两年开展了“诚信建设十佳示范企业”的评选活动,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利益,搭建起了社会广泛参与共建诚信的平台。
连续多年持续倡导农资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农资流通行业信用评价工作逐步成为农资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的评价结果也成为衡量了企业诚信度的一个重要参考。2008年,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取得了商务部和国资委授予的农资流通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单位的资格,负责开展中国农资行业历史上首次行业信用等级的评价工作。担负着国家与行业的重任,经过多方考证,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确定了农资流通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业内的优秀企业先行参加评价,以确保评价工作高质量起步。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启动以后,得到了业内企业的积极响应与支持,企业踊跃报名参加,经过公正的考查、评审与公示,2009年3月15日,首批24家获级企业名单正式向社会公布,且全部为A级。
2009年,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将继续推进农资流通行业信用评价工作,使更多的优秀农资企业获得信用等级,并逐步形成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初步构建起企业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
通过几年来在行业诚信建设方面的积极努力,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为倡导诚信经营的良好风气,建立完善的农资流通诚信建设体系、积极促进农资市场机制的成熟以及行业持续、和谐、健康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在行业内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如今,随着我国农资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资行业协会的作用将会更加凸显,而紧扣市场脉搏、服务于“企业、行业和三农”的定位将会使协会成为行业真正的推进者和引领者,在中国农资的大舞台更加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