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协会成立于1987年,是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行业社会团体,由食用菌及相关行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教学、消费领域的企业、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自愿参加的,跨地区、跨部门和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副主任、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李树萍说,这两年协会做了大量工作,主要目的是推动食用菌产业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由他给有关主管农业的政府领导写信和宣传吃蘑菇的办法,对协会发挥服务功能以及促进生产和拉动消费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给部领导和省领导写信
3月26日,中国食用菌协会接到了一份发自河北省张家口市平泉县蘑菇协会的传真,上面写着河北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张和的批示,祝贺平泉县当选中国十大食用菌主产基地县,同时希望能够进一步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在随后给协会的电话中,平泉县蘑菇协会的负责人表示,当地县领导已经专门研究了如何促进本县蘑菇产业的大发展,并将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扶持政策。
这还要归功于中国食用菌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会长名义给省长写信,推介食用菌协会评选出的十大主产基地县。
在写给张和的信函上,记者看到,中国食用菌协会除了对其支持本协会及本省食用菌产业表示感谢外,主要篇幅都在介绍河北平泉县的食用菌发展现状:2007年全县食用菌产值达到10亿元,人均纯增收15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全县最具优势和特色的支柱产业,是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推荐认定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
记者还先后看到了该协会发给黑龙江、吉林、山东、浙江、四川以及河南等省主管农业副省长的信函。不仅给省长们写信,协会还给农业部、财政部以及国家农业开发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写信,希望能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同时能得到政府有关部委的政策倾斜。记者翻看这些信函时,发现上面开篇都介绍了我国食用菌的发展现状:截至2007年底,全国食用菌的年总产量达到1682万吨,产值796亿元,出口创汇14.2亿美元,已经成为继粮、棉、油、果、蔬之后的中国第六大种植农产品。
李树萍告诉记者,中国食用菌协会开展的小蘑菇新农村行动计划,通过选取各地发展蘑菇产业态势良好的村子,进行扶持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该计划执行3年来已经得到了全国各地广大会员的积极响应,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已有278个村成为了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行动村,这些行动村食用菌总产量达到48万吨,成为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让十三亿中国人都吃蘑菇
中国食用菌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食用菌协会一直倡导,让13亿中国人都天天吃蘑菇。他对这个目标的实现很有信心: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一直都是三种物质供人们食用:一是动物,二是植物,三即菌物,菌物中能食用的主要是指蘑菇。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每顿饭一荤一素还不够,还要一菇。这样就能充分保障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最关键的是,蘑菇确实能够给农民带来好的效益。一亩地,种粮食,每年收入2000元左右。如果用来种蘑菇,每年每亩收入大约1万元。”他认为,蘑菇只有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进而消费,才能从根本上拉动蘑菇产业的大发展。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接受蘑菇,中国食用菌协会的工作人员经常会在各种场合推荐介绍菌类食品。当宾朋好友聚餐时,他们会主动点一两道菌类佳肴,并向大家介绍蘑菇的食药用价值。
此外,针对当前金融危机期间如何拉动消费,扩大内需,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中国食用菌协会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策划了一系列活动:通过主办“小蘑菇大产业健康万里行”活动,邀请洪昭光、孙淑霞和李玉等国内知名的保健专家开展讲座、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和介绍食用菌健康知识以及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等方面内容;他们还策划举办了四期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通过在食用菌烹饪技术技巧、营养搭配等方面进行交流切磋,共向全社会推出食用菌名厨、名师40多位,食用菌餐饮名店20多家,食用菌菜肴1000多道。中国食用菌协会力图在全社会形成重视食用菌、支持食用菌、发展食用菌和更多地消费食用菌的氛围。
如今通过协会上下的努力,协会的很多人都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认可食用菌类了。一位协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出去吃饭,发现越来越多的朋友都会点蘑菇煲汤等菜肴。
“作为协会我们连接着生产和消费的两头,无论给部长、省长们写信还是宣传吃蘑菇的益处,我们都是一个目的:扩大食用菌的市场占有率,使人们吃到安全健康的食用菌。协会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促进我国食用菌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小蘑菇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李树萍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