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在危机中寻求新的利润空间

□ 任建军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信社不仅经营实力显著增强,而且积淀了很多优秀的管理经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三农”服务理念,进一步巩固了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然而,面临当前多变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农信社既要经受整体经济环境带来的严峻考验,同时也要迎接逐渐拉开战局的农村金融竞争局面,如何使农村信用社走在竞争前列,农村信用社如何在危机中寻求新的利润空间,实现自身不断壮大,是一个亟待我们做出答案的重要课题。

  危机带来严峻挑战

  金融危机给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和发展也带来显著影响。在这场危机中,房地产、土地开发、钢铁、建材等行业的经济发展也遭受重创。近两个月的GDP增长明显减慢,部分企业处在停产、半停产、甚至关停倒闭状态,大批员工失业,农民工纷纷加入了返乡大潮。这些现象的发生已经严重的影响到农村金融。近期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地区经济已出现明显下行、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的情况,对信贷业务风险造成了较大的威胁。资金组织工作难度加大、不确定因素对贷款投放及到期贷款清收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进而影响农村信用社稳步、健康、持续的发展。

  农村信用社的传统存贷款业务盈利空间不断缩小。央行领导易纲同志前段时间曾表示,经济周期波动、货币市场逐渐放开、利率市场化这三个方面使得金融形势更加严峻,传统存贷款业务盈利空间正在逐渐缩小。存贷款业务是我们农村信用社的主营业务,为整个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盈利空间的缩小不利于我们盈利能力的提升。

  应对危机影响的策略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做好存贷款业务是满足“三农”正常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然而,金融形势是在不断变化的,一味依靠传统业务可能就是固步自封、因循守旧。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我国银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业的竞争空前激烈。为了扩大发展空间,各商业银行都在守住传统业务阵地的同时,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因此农村信用社应紧跟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步伐,拓展业务领域,有效调整业务结构,提高整体盈利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实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以创造更大的利润收益。

  首先要结合农村信用社实际,大力推进中间业务。纵观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大量的不争事实和数据似乎都正在说明这样一个问题:中间业务已成为金融竞争的新战场。近几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为适应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形势和增加收益,纷纷将战略目标转向了中间业务,目前已与资产、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现代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传统银行存贷款业务利差将逐渐缩小,银行要在竞争中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作为金融创新重要组成部分的中间业务,将是银行拓展业务的空间,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由于银监会的相关要求与限制,我们农村信用社并不能全面开展中间业务,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好代理类中间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代理商业银行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保险业务等。开办代理业务不但能够实现一定的手续费收入,而且能够争取到大量的客户资源,辅助资产负债类业务发展,对打造农村信用社的品牌具有巨大作用。代付方面,主要是代发工资、奖金、股息红利、社会福利养老金、劳务收入等。其中位于城区的信用社争取代发财政拨款的单位及优秀企业职工工资是关键。

  其次,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县城及乡镇的网点及市场优势。代理保险业务对农村信用社来说并不是陌生的业务,已有几年的代理历史了,但综合来看,效益不是十分明显。应积极探索代理更多的险种。目前应将市场上较受欢迎的分红型寿险、投资连结险及交强险作为代理重点。同时,应代理抵押贷款中抵押物的保险。

  代理保险业务的开展要适当的照应到地区政府政策的影响,遵循客户自愿原则。我们开展中间业务的限制性条件还很多,因此中间业务的发展是一条漫长的道路,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渐进,不断借鉴和总结经验,才能形成独具农村金融特色的中间业务发展模式,为农村信用社实现更大收益做出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