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创新风险防范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 张俊杰 朱国平

  贷款风险是指在贷款营销过程中,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致使贷款不能增值和安全归流,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防范机制主要是指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识别、量化、分析、预防、处理、处置机制,包括风险预防、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责任化分等,主要指风险防范的一些技术处理,和规章制度的约束。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风险防控能力薄弱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要保证农信社的业务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机制。

  一建立企业贷款风险预警制度,随时报告企业风险和确定信用社对企业风险容忍的程度,一旦出现风险应立即停贷,进行责任清收、依法清收、招标清收、党政协助清收、拍卖打包清收、优良资产置换等。对已诉贷款严盯死守。

  二建立贷款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度。建立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信贷档案数字系统、信贷管理信息化系统。对防范信贷风险要全员参与,划分职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力量,奖罚分明。创新信贷机制,严格操作规程,实行审、贷分离,加强中小企业贷款投入,使基层信用社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

  三实行贷款分散原则。对单一客户,在品种、地区、产业、期限上进行分散,对同一借款人借款金额不超过信用社资本金总额的30%;最大一个企业借款金额不超过信用社资本金总额的10%;十大企业借款人借款金额不超过信用社资本金总额的1.5倍;做到行业分散、借款人分散。

  四在贷款对象的选择上坚持“三农”优先、黄金客户优先、择优扶持。把农业化龙头企业、市场商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做为信贷营销的重点。

  五在贷款时间和额度上。坚持按贷款资金运动规律办事,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尊重借款人的意愿的原则。贷款额度上坚持:“小额、流动、分散、效益”的原则。

  六在贷款管理上,首先要加大力度坚持服务“三农”方向不动摇;其次是改进工作作风,上门办贷;第三是合理贷款期限,改变过去“春放秋收冬不贷”的陋习,坚决不能失信于辖区居民。第四提高信贷员素质,主要是指政策素质、工作素质, 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

  信贷资产质量形势严峻,逼迫我们去思考;树立忧患、竞争意识,要求我们对专业的有科技含量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进行研究。与时俱进,利用好信贷风险这把双刃剑,舞出信用社的明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