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会认为,将工作做到60%很危险,会被单位炒鱿鱼,做到100%又太难,好像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做到90%就心满意足了。那么,结果会怎样呢?在给出答案之前,先让我们看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吧:请问90%×90%×90%×90%×90%等于几?
在开始计算之前,你也许想不到,看起来很不错的90%,经过五次累乘之后,只有不过59%的结果,也就是说,90%×90%×90%×90%×90%≈59%。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式子又说明什么呢?
对于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其过程都是由一个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的,每个环节又都以上一个环节为基础,紧密相关、环环相扣。所有环节完成之后,结果的表现不是百分比的简单相加,而是几个环节的成绩累乘后的结果。如果我们在每个环节都做到了90%,那么,一系列过程结束后,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只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
在这个高度集约化的时代,每一个经营过程都要经过构思、策划、讨论、修改、实施、反馈、再修正等多个环节,我们应该斤斤计较于各个环节,力求每个环节的完美,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结果不会有太大问题”,否则,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个环节你做到了90%,下个环节也做到了90%,而在n个环节之后,你的工作成绩就不是平均值90%了,而是随着工作环节的增多而降低,大多成为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工作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不要一味地归咎于制度的欠缺,大多情况下,是因为在执行过程中打了折。
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每位员工都是其中某个甚至多个环节的执行者。以贷款为例,每一笔贷款的发放都要经过信贷营销、信用等级评定、统一授信、信贷调查、信贷审查、信贷审议与审批、签订合同与信用发放、信贷业务发生后的管理、风险分类与信用收回、客户维护与退出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执行者。一笔贷款最终是优质贷款还是问题贷款,取决于每一个环节的执行情况,如果在执行过程中打折,就会使贷款风险加大,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社兴我兴,社荣我荣”,作为农村信用社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在工作中要摒除懈怠心理、应付心理和“应该没什么问题”的心理,时时刻刻绷紧“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这根弦,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去工作,为农村合作金融事业的良性发展、繁荣昌盛尽心尽力、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