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拥有数量最多、区域分布最广泛的机构营业网点。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数量众多、覆盖面更广的网点设置既是农信社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和机遇,但同时由于农信社基层网点多年来形成内控管理缺陷,数量庞大的网点规模也对农信社的网点风险管控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控制基层网点内部管理的风险,充分发挥网点规模的整体优势,是农信社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山东省日照岚山区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吕日新说:“近年来,我们岚山区农村信用联社以创新思维,通过革新业务流程,实现对网点内部管理风险的管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的经验也被山东省联社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的做法是,围绕营业网点内部管理建设,通过重新梳理基层网点的各类会计业务流程,层层发现并挖掘出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研究风险点的成因、特点,对各个风险点进行有针对性地严密布控,进而将风险控制防范工作纳入各类考核、考评,与各环节人员切身利益相挂钩,从而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规范、科学的风险防控体系。
“会计工作是营业网点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控制和防范会计业务工作中各类风险的发生,一直是银行管理面临的难点问题。我们认为,通过重新梳理业务流程,找出实际操作中的风险点,并通过系统的规范体系进行布控,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岚山区联社根据农信社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要求,侧重于临柜作业的操作性和风险管理可控性两大重点,对包括现金业务、贷款业务、支付结算业务等八大项内容,涵盖负债、资产、权益、中间业务和表内表外的全部会计处理工作的流程、步骤逐一进行分析、明确,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可能性一一进行论证,对每项业务处理程序进行详细的文字描述,并绘制出清晰明了的流程图,从而有效揭示出各个工作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系统的风险防控体系。为确保业务流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我们按照‘试行—反馈—完善—试行’的原则,将新业务流程下发至部分营业网点进行重新阐释,根据试点单位的反馈,对有悖于正常操作或业务风险点不明确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通过实践检验,不断增强新业务流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围绕有效实施风险控制这一中心,通过对比查明风险点和实际工作情况,对不适应风险点控制要求的配套行政制度进行内部改革。顺应风险控制要求,推行机构管理改革,实行扁平化管理。从提高风险防控效率的角度出发,由于实行扁平化管理能有效缩短风险管理半径,使风险管控措施传递更加及时、掌控能力和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按照‘风险控制、业务发展’的原则,对辖内所有营业网点在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实行扁平化管理。
“细化岗位、革新业务流程是实现风险集中管控的前提,从表面上看,岗位细化、流程细化将使岗位增多,风险趋于分散,但实际上,针对每个岗位风险点的管控措施更加趋于集中,责任更加明确,责任追究更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