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创新有道 借力引渠涌新泉
山东省邹平农村合作银行积极探索新机制化解不良贷款提升资产质量

  邹平合行认真贯彻“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双稳”方针,坚持把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作为合行的生命工程来抓,建立健全不良资产处置、责任追究、自我消化和防控新增风险机制,做到管理和处置并重,存量和增量齐抓,不良贷款“双降”取得明显效果,资产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到2007年末,按五级分类,全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0948万元,占比为4.17%。资产质量居全省第一位。

  建立分类管理机制

  针对不良贷款成因复杂的实际,该行按行业分布、金额大小、清收难易等对全辖不良贷款进行了全面调查分类。在此基础上,坚持区别对待,因贷施策,采取“每类有政策,户户有措施”的办法,落实有针对性的清收措施。

  集中力量攻大户不良贷款。经过对不良贷款分类,选出了31个拖欠贷款大户,作为重点清收对象,采取领导上阵、责任到人的办法,由各支行、直管分理处一把手牵头,做到主攻大户不松劲,攻坚克难不动摇。

  依法清收。针对社会上的“赖债户”、“钉子户”,该行在依法执行上作文章,紧紧依靠法律铁腕促清收,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协调公、检、法与农村合作银行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不良贷款清收小组,在传统节假日集中执行,对“欠贷户”逐户上门集中清收。在此基础上,加大资产依法保全力度。 

  企业资产重组。对沉淀的企业不良贷款,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通过与当地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沟通协商,协议转让贷款企业资产,同时由好企业把沉淀的不良贷款接过来,在落实有效保证措施的基础上,给承贷企业一定的信贷资金支持和利率下浮、债权折价等优惠政策,从而盘活不良贷款,实现银企双赢。

  拉网清收小额不良贷款。2007年6月份,从全县抽调4名政治过硬、业务精良、责任意识强、清收和管理经验丰富、能打硬仗的人员,重点负责小额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在全辖支行中组织了85名业务人员,对小额不良贷款进行集中的拉网式清收。业务人员齐心协力,抢时间、抓机遇,深入村村户户,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能收一分算一分,做到笔笔有着落。欠贷户早出晚归不见人,清收组就起早贪黑催贷款。仅3个月清收盘活农户小额不良贷款600余笔,收回贷款本息300余万元。

  打包处置不良贷款。在全省农信系统首家采取不良资产打包拍卖处置的方法拍卖不良贷款228笔,共1568万元,变现资金154万元。

  建立自身消化机制

  邹平农合行积极争取优惠政策,依靠政府搭建平台,加大不良资产整体处置力度。

  2005年,该行由邹平县政府分管县长牵头去外地就资产置换问题参观学习后,制定了资产置换方案。经协商,邹平县政府用持有的山南广场518.03亩土地使用权等额置换了不良贷款14256万元。同时,县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就农合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以县政府红头文件印发会议纪要,提出具体要求:一是由县国税局将农合行不良资产置换取得的无形资产14256万元,按审批权限报批摊销,摊销期限不超过10年;二是以农合行2004年上缴营业税为基数,自2005年开始,每年将所缴营业税中新增县级收入的60%返还农合行,直至将置换的不良资产全部摊销完;三是县政府组织公安、检察、法院等有关部门协助农合行清收不良贷款。据此,预计该行在10年的无形资产摊销中,可少缴所得税额4469万元;自2005年开始,每年将所缴营业税中新增县级收入的60%返还给农合行,10年可返还税收额4130万元,该行少缴和取得返还税收额共计8600万元。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三年该行已足额摊销无形资产6064万元。通过整体处置,做到了“以时间换空间”,探索出一条“一次处置不良,逐年消化包袱”的路子,促进了合行的稳健发展。

  该行还把呆账贷款核销工作当作消化不良资产包袱的主要方法之一。按照早安排、早申报、早认定、早核销、早收益的要求,对收回无望的呆账贷款,制定切合实际的核销计划和实施方案。由各支行、分理处对符合损失认定条件的呆账贷款,积极搜集整理证明资料,合行总部组织集中认定,确保呆账认定的真实、合规性,并指定专门人员积极向当地税务部门申报,配合做好实地调查。2007年核销呆账贷款226笔,共2616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