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在全国总社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山东省供销社在付出艰苦努力、逐步解决经济转轨所造成的诸多困难和问题的同时,从整合县域资源起步,致力于建立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相继启动了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社区服务中心和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搭建连接城乡的桥梁。2001年,山东省供销社指导全省供销社,引进掌握先进经营业态的国内大型零售企业的先进技术,开办超市。在取得初步经验后,确定了全省发展的基本思路:借鉴现代经营方式,依据农村实际情况,从整合县域资源起步,建设覆盖乡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流通服务网络。同时,明确了网络建设的基本原则:以供销社主导的公司为核心运作,由基层供销社广泛参与,整合带动各方面力量,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在推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支持网络持续健康发展的商业模式。目前,全省已有30多个县(市、区)建成了覆盖乡村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50多个县(市、区)的日用消费品网络正在推进之中。伴随县域网络的发展,一批整合带动力强的县域龙头公司迅速成长壮大,使全省进入了县域和区域网络同时发展的阶段。临沂市和济宁市在利用有实力的县域公司,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合作,在鲁南和鲁西南分别构建区域性流通网络。山东省社在省内其它几个地区也确定了带动区域网络发展的公司,给予重点支持,并将其作为所在区域的培训基地。随着全省网络建设的推进,省社联拓公司正在从信息渠道、技术咨询服务、商品采购等方面在全省进一步开展整合资源,搭建发展平台的工作。
在推进日用消费品网络建设的同时,致力于改变沿袭了几十年的农资经营方式,以专用肥、专用药的生产经营为主体,构建融入并服务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新型农资网络。已选择潍坊市寿光和淄博市临淄两个农技服务基础好的农资公司,由省、市、县三级联社同时注入股份进行重组,向农产品生产经营领域延伸。
致力于突破现有农产品经营格局,从标准化生产入手,建设融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农产品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由此使供销社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供应商,实现建立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目标。今年以来,全省已有26个县(市、区)成功启动,“十一五”期间有望在全省形成农产品经营网络的框架。
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搭建为农民生活服务平台。利用现代商品经营方式产生的凝聚力,进一步拓展经营服务领域,于2005年下半年启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对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定位是:立足于农民的物质生活,以现代商品经营方式为基础,整合带动各类服务项目,为农民提供社区生活的载体,打牢供销社在农村的根基。同时确定了“党委政府领导、供销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运营原则。目前,全省已有四个县(市、区)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有望在2009年完成社区服务中心布局;有20个县(市、区)作为重点推进单位,可在2010年基本完成布局;有50多个县(市、区)今年完成试点任务,相继进入重点发展或全面发展的行列。社区服务中心适应了农民对综合性、社区性服务的需求,顺应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社区化趋势,在总结山东供销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8的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要求。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也为供销社在农村重新布局、积累资产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在进展较快的地方,社区服务中心已成为基层供销社的主要经营服务阵地。
建立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搭建为农民生产服务平台。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逐步明确了建立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的两个重要切入点:一是立足于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二是信用合作及融资服务,以此促进合作经济的发展,同时使供销社建立起两个至关重要的经营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