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既保证农信社的经营收益,又促进三农发展,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努力解决小额农贷需求量大与农信社资金实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尽管近年来小额农贷的发放面广、总量不断增大,但与农民的巨大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其中不少有效需求仍没有得到满足,大量潜在需求还没有充分发掘出来,小额农贷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非常大。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的资金投入普遍不足,难以满足大量农民对小额农贷的巨大需求。
目前,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出多家金融机构抢占存款份额,而贷款需求仍基本上由农村信用社一家来满足的局面,呈现出“一农支三农”的现状。据统计,江西农村信用社吸纳的存款只占农村存款量的30%-35%,而占了农村贷款市场份额的90%以上,由于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加上农村信贷资金需求呈扩大化趋势,加剧了供求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要取消禁止社保基金等在农村信用社开立存款账户的歧视性限制政策,全面下放农村资金存款的管理权,将地方财政性存款基本账户和涉农单位和资金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允许社保、教育及国家其它基金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款,通过小额农贷渠道,将农村资金回流到农村。
建议比照国有银行改制中国家注入资金或剥离不良债务等办法,加大力度帮助农村信用社消化由于多种综合性、社会性因素形成的历史包袱,增加支农资金供应。在试点的基础上推进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实行灵活的存贷款利率浮动政策,增强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的能力和经营的灵活性。
加强农村信用社地区之间的资金调剂与融通,逐步探索建立全国农村信用社之间的资金调剂市场。对支农资金不足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银行继续安排更加灵活的支农专项再贷款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