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如何利用有形的资金,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是人们熟知的经营策略,而如何利用企业文化这一巨大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则常被管理者忽视。其实,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和竞争的深化,所有竞争的方式、内容最终都将升华、归结为企业文化的竞争。
农信社要实现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目标,首先应该从“人”的建设着手,使信用社职工树立起职业道德理念,从而发挥全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形式方面,要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改变过去死板的说教方式,通过劳模报告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如“创建学习型企业”、“怎样做一名好员工”讲座,把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思想观念注入职工群体价值观念中。二是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及人才任用制度。在劳动用工方面,要健全岗位竞争和人才成长机制,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唯德才兼备是举,突出人气、正气、才气,优先提拔岗位标兵;在工资分配方面,突出绩效挂钩,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准确评价各岗位的劳动强度和复杂程度,对待职工要“一碗水端平”,凭水平坐位置,论贡献拿薪资,让员工有“成就感”,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三是保持决策的民主性。在落实好“三会”制度的同时,创造条件让员工参与管理,启发员工出主意、想办法、献计策,其目的主要是强化职工主人翁地位,让员工认识到自己是农村信用社大家庭中的一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
一套成熟的企业文化,对内表现为内部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主动的创造精神;而对外则表现为品牌形象理念的广泛树立,通过品牌的树立来提升管理层次和社会形象。
一是建立一套反映时代风貌,符合时代精神的农村信用社理念识别系统,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二是建立一套符合信用社发展要求,具备统一性、系统性、时代性的视觉识别系统。在企业标识、外观设计、内部装饰等方面做到统一规范,对营业网点的门面招牌、环境设计等涉及到视觉形象的方方面面,大到建筑物、广告、招牌,小至名片、办公用品等,全部进行系统规范。三是建立一套包括教育培训、行为规范、经营活动、服务行为等规范准则的行为识别系统,系统科学的界定农村信用社企业本身和员工的行为活动。通过CIS战略的实施,使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更具独特性和个性。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需要树立贴近群众理念,落实情感管理和以身作则的领导作风。在企业文化设计中,应形成三种意识:一是“仁慈”管理意识。职工热爱企业是以企业热爱职工为前提条件的,企业对职工的关怀,具体表现在企业领导的行动上。因此,领导干部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全力为职工办实事,排忧解难,坚持言行一致,不放“空炮”;要关心员工的切身利益,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让员工从内心感到领导是在设身处地为他着想,建立起一个双方彼此理解、彼此信任、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良好工作环境。
二是“客户至上”意识。高级管理人员对引资吸储、投资放贷、结算计费、代理增收等业务要树立商业服务意识,在思想上萌生感恩客户意识,善待客户,不能以职务和身份在员工队伍中自居,在群体客户中自傲,要松弛心理,放下“官方银行”架子,主动为客户导购金融产品,从开拓创新经营理念中来加强业务营销,争夺优良客户、黄金客户。
三是以身作则意识。行为比语言更能感染人。领导干部要激励员工有所作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自身的模范作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严于律己,才会使员工心悦诚服,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职工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去做,自己才有说话的资本和管理的资本。对主要业务要带头亲历亲为,不能停留于指手划脚,电话遥控,不能当“甩手掌柜”,这样才能带动员工,形成上下一心、协调进取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