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998年的39号文件,其核心内容:一是国家对化肥流通的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直接计划管理改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在政府指导价的限界范围内,化肥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都可以真正自主经营,成为市场的真正主体。二是拓宽了流通渠道。供销社各级农资公司、农业"三站"以及化肥生产企业成为化肥流通的三驾马车。
39号文件的下发执行,标志着我国化肥经营开始全面走向市场,它完全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使整个行业更加顺应市场配置资源、供求决定价格的实际,对确保农业丰收、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都有很积极的影响。十年中,中国的化肥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资市场的供求关系,由纯粹的卖方市场逐步向供求基本平衡乃至买方市场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恰恰实现了39号文件提出的目标——促进化肥生产和流通的健康发展。在市场规律下,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化肥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
首先:行业整合波澜壮阔。生产企业通过收购流通企业或自建营销网络、流通企业收购化肥生产企业实现产销一体化。其次,厂商联合、驻点销售、联储联销成为化肥市场中的共识。第三,现代物流理念引入化肥流通领域,农资连锁配送发展迅速。还有,民营经济、个体大户成为化肥领域的新生力量。区域性化肥市场初步形成。
作为东北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辽宁华锦化工集团,多年来,由于没有自己的终端营销网络,产品销售完全受制于流通环节的中间商,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由华锦集团控股的辽宁锦禾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建立配送中心,发展乡镇级的直销点店、加盟店,积极强占终端市场。目前,锦禾公司已建立10个配送中心,发展镇级终端网络1000余家。这种新型产销关系的创立,把生产企业的资源优势和流通企业的网络优势有机结合起来,降低了销售重心、缩短了流通渠道、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这种新模式对加强化肥市场管理,有效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有了自己的营销体系,在化肥市场事物链中,华锦集团通过锦禾公司牢牢把握了终端市场:首先是直接面向农民,通过规范门店活动,巩固了农民对华锦尿素的品牌忠诚度;第二是通过化肥投放数量、化肥零售价格、门店培训、农化服务等多个方面,加强了对门店的直接管理和支持;第三是建立了锦禾农资这个流通与服务品牌,以此拓宽了业务范围,使锦禾农资真正承担起华锦化肥的市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