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正处在春耕生产关键时节。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金融支持春耕生产的主要责任。在支持春耕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做到服务优质,急农所需,顺势而为,支持扎实。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加强,农村经济形势和农村承贷对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三农”资金投入方向发生转移。农业生产资金的投入出现由单纯农业向专项承包转移,由种植业向多种经营转移、由分散种养业向规模种植转移。二是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季节性特点弱化。随着农村传统的种养业生产的变化,原来资金需求的季节性、时间集中性等特点已发生变化,专业化养殖、加工等经营方式增多,农贷资金需求的时间性开始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出现无固定季节性的特点,传统的“春贷、秋收、冬不放”农贷管理模式已过时。三是农业产业化链条式资金需求依赖性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和各类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涌现,农业产业化链条式资金需求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每个环节都需要信贷资金支持。四是农村服务性专业组织对农贷资金的集中承贷。农资、农技等专业服务组织的出现,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形成由面对千家万户的单户需求,发展成为农业服务组织的资金集中需求。
因此,各地农村信用社在支持春耕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提高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要深入农村和农民,密切把握农业生产的脉搏,不能满足于对农户一般性生产资金需求少,就认为春耕已服务到家的认识,更不能认为农民已不需要春更农资贷款,就忽视对春耕生产的关注和纵深研究。要把金融服务工作做深做细,因地制宜,与当地农村经济变化的新特点相结合,与农村自然灾害恢复重建相结合,与集中资金支持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并关注农资质量相结合,与满足产业化链条式资金需求模式各环节不断档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网点多、小额信贷手续简便、信用放款等优势,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扎扎实实做到支农更“知农”,支农最“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