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4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净化农村金融生态 农信社责无旁贷

刘岭 李云兰

  金融生态环境是由金融机构、客户和社会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发展都依赖于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服务“三农”、扎根农村的农信社作为县域经济金融支持的主力军和金融生态建设的主体,不能被动地接受当地金融生态现状,必须提出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思路,以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进程。

  提高员工经营管理素质,更新员工理念。农信社要坚持服务“三农”理念,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新渠道、新办法,尽可能地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和贷款投入,多渠道增资扩股,消化不良贷款,壮大信用社资金实力,从而给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强大的资金支撑,提高信贷融资对县域经济的核心贡献率。全面树立机关为基层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全员为业务发展服务的市场营销理念,拓宽信贷领域,开展品牌多样化,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手段,提高融资能力。同时结合实际维护县域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为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创新信贷运行模式,让信贷领域多样化。在巩固发展传统农业生产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宽消费信贷业务,充分满足农民的消费性贷款的合理需求;全力支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发展,如开办以存货、原材料等为抵押物的动产抵押贷款,以应收账款、提单、保单、银行承兑汇票等作为抵押物以扩大票据质押贷款,以联保贷款方式解决民营企业担保难和外出务工农民贷难问题;开办住房按揭贷款和“创业基金”贷款;面向农村公共事业,如生活用水、灌溉用水、电、通讯、天然气、沼气等领域,展开信贷支持。主动提供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支持,积极引导扶持居民发挥本地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运输业、旅游服务业等。

  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分层重点营销战略。划分不同市场,突出重点,联社营业部和城区信用社主管城区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企业贷款,重点实施小企业金融服务计划;重点集镇中心信用社,侧重服务新农村建设,重点支持发展农村大额重点专业户及大额工商个体户贷款;基层信用社重点发放小额农贷和个体工商户贷款。

  以宣传为窗口,培育特色信贷产品文化。采用宣传展板、宣传单、地方报纸、新年挂历等多种形式,介绍各类信贷产品的服务指南及操作流程,增强服务功能和效率。全方位包装各种信贷产品,让信贷产品家喻户晓,也可以丰富自身企业文化内涵。

  以客户为中心,实施多元化市场营销机制。一是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抓住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服务灵活优势,在抓好代理保险、通讯、水电等代收费的同时,试办代客理财、咨询等业务。二是灵活服务方式。采取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实施存货交叉营销,多种业务组合营销,改善营业服务环境,与县内医院、电信、电力等县域优势行业建立联系,新培植稳定客户群体。

  以市场调研为策略,加大创新金融产品。县联社应充分利用市场业务发展部,组织一支精干开拓型的业务拓展团队,深入市场,开展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前瞻性研究和利用,适应整个县域企业和个人金融意识不断增强的需要,加强市场调查、预测和分析,以此研究和不断创造新的金融产品。

  以信用工程为基石,积极推进信用县建设进程。信用工程有利于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农村信用社要不断扩大信用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加强信用工程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完善小额农贷内控机制,在满足农村、农民资金需求的同时,在城镇社区、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中创新开展城区“信用工程”建设,增强县域居民的信用意识,优化信用环境,推进信用县建设进程。同时,信用社应与当地政府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联动,建立相关工作联系机制,坚决制止和打击恶意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不断规范县域信用秩序,积极推进县域经济金融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健全信息披露制度。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要在城区、基层信用社两级建立存贷客户静态信息与动态联系综合管理机制,搭建良好的客户信用合作关系链。在城区市场,广泛向金融、税务、公安、房管、土地、车管、保险、商家等采集客户信息资料,建立存贷中高端客户信息档案,推行城区高端客户定期联系制。在基层信用社, 以村级客户经理为信息联络员,通过采集信息、逐户筛选、确定对象,建立高端客户信息档案,推行基层信用社存贷高端客户定期联系制。同时在县联社业务发展部建立信贷、存款等高端客户关系综合管理平台,定期统计分析高端客户存贷业务变化信息,掌握高端客户的真实信息和金融服务需求,细分客户市场,调整主攻高端客户的策略,实施存款、信贷差异化和个性化金融套餐服务,扩大和延伸高端客户的数量与业务含金量,稳住和拓展城区、乡村市场空间。在充分开发客户渠道的同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宣传、舆论监督等手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的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实行贷款公开、程序公开、额度公开、用途公开、利率公开,建立信息披露平台,增加客户对农信社信任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有效防止贷款风险,提高风险预警和管理水平。

  丰富金融生态内涵,合力构建金融生态链。金融生态环境内涵和外延相当丰富,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等。这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给予关注和支持。

  因此农信社要改进金融服务方式,为“三农”提供综合性的、贴身的金融服务,着力营造良好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应主动与县域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社区互助金融协同作战, 构建多元化、有序竞争的县域金融生态主体。要与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和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完善县域金融生态调节机制。加快构建有机的、统一的、协调的金融生态链。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