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破“农”而出:农信社经营新理念

兰龙

  对于农信社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定向思维,就是把农信社经营的方向,习惯性定位是“为农而生”。这种定位本身没有什么错误,但笔者认为,作为金融企业的农信社,在经营策略上也应该“破农而出”,因为作为一个企业,考核企业利润指标与承担社会责任,是农信社不可回避的命题。

  农信社的“企业化”经营

  企业利润指标体现的是农信社经营的“企业化”,在西方经济学者眼中企业经营的目标即追求最大限度的企业利润。近两年来,各地省级农信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这种大气候的酝酿下,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日趋成熟、 “三长一会”的运作程序基本建立、企业文化建设日益深入人心。由于“农信”特色股改的顺利操作,企业的经营状况时刻牵动无数大小股东们的神经,原始股东及资格股东们密切关注着农信社未来发展趋势与企业前景,农信社的“企业化”维系着员工们及股东们的切身利益,这也是农信社考核企业利润指标的关键所在。

  农信社的“社会化”经营

  承担社会责任实则彰显的是农信社发展方针中的“社会化”,囿于历史的缘由,农信社往往在经营理念上淡化甚至忽视了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细胞”应有的责任与高度。

  评价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关键是考核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农信社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是“服务三农”。而笔者理解的农信社所要承担社会责任应高于或说超越于“服务三农”,因为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是农信社感性上的服务宗旨,而更加科学的企业经营之道,应从其理性上寻求共识,每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包容,把孔子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申为“己所欲,施于人”:效益和利润是农信社作为现代企业经营所要追求的,同样也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三农”想达到的,而农信社将这种效益及利益通过各种渠道(惠民政策、让利措施、业务创新等)施于“三农”、施于社会,以期达到企业发展的“社会化”效应。

  “两化”和谐共生

  农信社的“企业化”推动其“社会化”进程,农信社的“社会化”促进其“企业化”发展。两者相互协调,互为促进,真正演绎出农信社追求企业利润与履行社会责任相得益彰的双赢局面,这也是现代企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更是农信社经营理念中势必树立的发展之道、和谐之道和企业之道。

  企业的良性发展必须有健全的制度作保证,制度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寿命,农信社发展想要长盛不衰、永立潮头,就应与时俱进地创新出与企业发展进程相匹配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和用人制度。企业的良性发展还必须有深厚的企业文化积淀,只有文化才能传承企业的辉煌历史,就如蒙牛乳业股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牛根生在一次中国CEO高峰论坛上说过的“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髓所在,农信社的企业文化凝聚了几代信合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积淀出具有鲜明“信合”特色的企业文化,它为农信社经营理念的创新夯实了思想基础,更是农信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坚强的精神支柱。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