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2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信银:铺就一条“汇通城乡”的共赢路

本报记者 孙思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及农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获得了飞速发展。但由于历史形成的多种原因,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仍然相对落后。为彻底解决这一阻碍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难的环境,一方面加快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在农村金融机构中推广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积极开辟其它结算渠道,推行了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代理制,并于2006年4月12日批准成立了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己的资金清算组织——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

  该中心成立仅一年多,就建立起了功能完善的支付清算业务网络系统,推出的银行汇票、实时汇兑、个人账户通存通兑等业务在很短时间内就实现了在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65%以上营业网点的推广应用,为广大城乡百姓的资金支付结算铺设了又一条快速通道。

  网点众多 存取快捷安全

  临近春节,由于急需一笔钱用,家住重庆市涪陵区李渡镇金银村的刘红伟来到距家仅300米的李渡信用社金银分社的营业网点,在柜台上支取了一笔现金。与其他办业务的客户不同的是,刘红伟使用的是一张广州市农村信用社的银行卡。经询问得知,这张卡原来是刘红伟远在广州一家电子元件厂工作的妹妹办理的。2007年春节前,由于考虑到过年坐火车回家带现金不安全,于是小刘的妹妹上街想找一家银行把钱汇回家去,当走到一家农村信用社门前时,看到了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率先在广东、湖南、湖北、深圳等几个省市试点开通了通存通兑业务的宣传,联想到老家随处可见的农村信用社网点,她随即在这个信用社开户并把钱存了进去,春节回家时取完现金后顺便把卡交给了哥哥,以便今后随时把钱汇回家。

  而此前信用社没有开通通存通兑业务前,本地人外出务工寄回家的钱,一般都通过其他银行办理,然而随着近几年四大国有银行逐步撤销了县以下地区的网点,所以如果通过四大行支取需要走很远的路,涪陵地区多为山路,坐车出去增加成本,走路出去耽误大半天时间,很不方便,而通过信用社,在家门口就可以把事情全办了。用刘红伟话说,现在真是又安全又方便,妹妹在广州把钱存进去,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过来,这边就可以随时就近支取现金。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近85000家营业网点遍布城乡,是目前全国网点最多、分布最广的金融机构。

  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南国小商品城内的佛山市南海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盐步南城分社是一家刚刚开业两年的机构,2007年,由于该社相继开通了“农信银”实时汇兑、银行汇票、跨省市通存通兑业务,小商品城内很多商户都选择了在该信用社办理资金清算,尤其是通存通兑业务,由于可以实时到账,商户间交易省却了现金交易的麻烦,避免了持大量现金交易的风险,双方只需在信用社都拥有账户,收付款变得异常简单、安全。

  由于支付功能的日趋完善,很多商户又都来自农村,遍布城乡的网点让大家感到特别的方便,去年下半年,一些本已经在其他银行开户的商户也逐步把业务都转移到该社,因此,2007年该社存款余额相比上年增幅达40%。

  新的业务为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机遇,据南海区信用联社会计结算部负责人何女士介绍,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国内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广大客户对现代化支付清算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前几年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渠道不畅,结算手段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致使很多合作多年的老客户也不得不把账户转移到其他商业银行。接入农信银实时支付清算系统以后,客户的汇划款项不仅可实时到账,同时也解决了农村信用社异地结算业务的瓶颈——银行汇票和个人账户通存通兑。尤其是农信银推出的银行汇票业务,更是彻底改写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五十多年来缺乏这一结算工具的历史。

  三项业务的开通,受到了广大客户的欢迎,使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基本具备了与其他商业银行相同的结算手段,同时借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众多的优势,不仅做到了人有我有,更做到了人有我强。

  引导资金进入良性循环

  多年来,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一直承担着支持三农的重要任务,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近年来农村金融资金供给增长不足,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的工作中遭遇巨大资金瓶颈,越来越难以担当支农重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地区退出力度加大,由此产生的“抽水机”效应导致很大一部分农村资金外流,然而承担支农重任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于自身支付结算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很大程度上也严重制约了一部分资金进入“体内循环”。

  2007年2月5日,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率先在部分省市试点开通了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以来,截至年底陆续开通的十省、市、自治区仅10个月办理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就达到2,164,632笔、清算资金177.7亿元。试想,假如没有开通农信银通存通兑业务,这177.7亿元农村资金无疑将再次进入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体外循环”,但由于有了通存通兑业务,这177.7亿元实现了良性的“体内循环”,这些资金相对于一些重大项目的投入也许算不了什么,但作为解决广大农民种养殖等小额资金需求就能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推测,随着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通存通兑业务的开通,将会有更多的农村资金实现良性循环,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并将会更好地担当起支持三农的重任。

  据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相关人士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广东、深圳、湖南、湖北、吉林、重庆、山东、上海、四川等十二省、市、自治区近4000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通了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预计2008年,全国近85000家农信银机构网点将全部开通此项业务。届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广大客户,将享受到同其他银行一样的安全、快速的异地资金结算服务,同时,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无缝隙分布的优势也必将为广大城乡百姓架起一条安全、快捷的支付结算高速通道。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