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实现绿色化,2008年进北京”,在采访宁夏灵汉渔业联合社董事长朱汉成之前,记者想起了两年前他在接受采访时给“灵汉渔业联合社”订下的目标。转眼已经到了2008年,他们的目标实现了吗?
总社四届四次理事会议上,当记者见到朱汉成时,他刚刚送走了几个北京的经销商合作伙伴。进展出乎记者的意料,灵汉渔业联合社不仅将鱼卖到了北京市场,而且已经成为北京第29届奥运会鱼类产品供应商之一。
“打进北京市场,上了奥运餐桌,这并不代表我们已经把品牌做起来了。”朱汉成的冷静再一次让记者感到意外。
朱汉成说,虽然“灵汉”鱼产品已取得原产地“绿色证书”,而且近年来随着产业化步伐的加快,鱼产品批量外销的物流渠道也越来越畅通,“灵汉”鱼产品在几个大中城市都打开了市场,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品牌还是没有树立起来,很多老百姓不认牌子,连一些酒店也不看品质、不讲牌子。甚至出现了这种情况,做品牌不但不赚钱还赔钱。“大量的广告费投入进去也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朱汉成说,鲜活农产品究竟如何做品牌还是一个空白,他也在探索。
既然不做品牌也能卖出好价钱,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为宁夏鱼产品树品牌呢?面对记者的问题,朱汉成说,因为他实在不忍心看到渔民们将品质那么好的鱼卖那么低的价钱。
记者了解到,由于宁夏的水环境盐碱度较高,其鱼产品的品质比其他地方要好很多,这也成为宁夏渔业的一个天然优势。朱汉成说,现在联合社的社员们已经初步体会到了提升品质、树立品牌带来的好处,与非社员相比,他们的鱼价每斤要高一倍的价钱。但大多数宁夏渔民由于分散养殖,还是卖不出好价钱。深深的社会责任感总让他觉得有义务帮助更多的渔民解决卖难的问题。
然而,曾经在合作社经营中经历过失败与挫折的朱汉成深知,带动更多渔民致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告诉记者,经过近三年的实践,灵汉渔业合作社的各项运营机制已经基本成熟,但由于考虑到社员规模急剧扩大后,管理水平、市场开拓能力等还有待考验,所以联合社现在只能谨慎地吸纳新社员,一年只吸纳10几户,而目前报名要加入联合社的社员已经多达1300多户。目前,灵汉渔业联合社有260个主要股东,带动1000多户渔民发展养殖水面4.6万亩,面积占宁夏全区的1/6,产量占全区的1/3。
“虽然品牌不好做,但我们一定要做下去。我们现在正在探索三条路子:一是进超市,二是与连锁餐饮业合作,三是建立自己的绿色产品专卖店。只有树立了品牌,合作社才能做大做强,只有合作社先强大起来,我们才有能力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朱汉成坚定地说,“作为总社理事会的农民理事,我认为白立忱同志在报告中提到了很多合作社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比如开展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形成合作服务联合体,比如加强合作社文化建设等等。关键看我们怎么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