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大型工厂化养猪示范基地9户,年出栏300头以上的专业户38户,年出栏30头以上的专业户614户,带动本市及外地养殖户1800多户,年销售生猪6.7万头,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为入社社员年增加收入近400万元,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达600多万元……
创造这一连串数字奇迹的,是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老关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主任谢海清。八年时间里,他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基层供销社,改制为一个龙头型的专业合作社;而谢海清自己也由一个基层供销社主任,历练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养猪司令”。
自我发展的胆识与胆量
1999年,谢海清所在的老关供销社因为经营困难,面临改制,身为主任的谢海清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是等待政府安置,还是自我发展、自谋出路?
谢海清的爱人,也曾是老关供销社职工,早在1988年就下了海,办起了便民超市,生意十分红火。谢海清想下岗和爱人一起干,但又不甘心,更拉不下面子。
“1996年到1998年,生猪的发展形势不错,老关镇供销社办有一个生猪产销中心,8名职工中,有4人在从事生猪养殖和销售。”谢海清说,正是有了妻子下海后的成功经验和供销社养猪的基础,他决心下海,发展养猪。老关镇地处湘赣边界,是江西省的西大门,自古就是连接吴头楚尾的通衢,属于边贸重镇,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条件。
1999年9月,谢海清联合供销合作社8名职工,成立了老关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优质服务是合作事业发展之本
老关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走的是自产自销的路子,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谢海清通过多次到外地取经和市场调研,逐渐意识到:只有联合更多的专业户,发展养殖规模、标准化养殖,才能占领市场的制高点。
谢海清动员专业合作社的骨干社员,集资创办了养殖示范基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他本人也拿出了爱人开超市辛苦赚来的30万元,投入到了基地建设之中,经过精心管理,养殖当年便见到了成效。
为了联合更多的农民,形成规模化养殖,谢海清提出了“一切为了农户增收”的口号,并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务措施,吸引广大养殖户加入合作社。谢海清从安徽、湖北等地引进了新美系等优良种猪620多头,进行繁育推广,使生猪的瘦肉率达到70%以上;与唐人神集团、江西大北龙集团等公司合作,到各个专业户养殖场开展现场饲料配方、加工销售和技术培训服务;专业合作社聘请了12名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员上门进行防疫服务和技术辅导,每年集中采购饲料2000多万元,为社员节约成本90多万元;专业合作社成立了9人的销售队伍,负责收购和销售,并在武汉、广州、宜春等地设立了6个销售窗口。
谢海清的“生猪统一繁育、商品猪统一收购销售;饲料、兽药联合采购、进行分销”的一体化服务模式,不仅使农民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还大大提高了生猪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谢海清介绍说,很多农民以前养猪是单打独斗,有的还同时从事着其他的种养业,每到生猪要出栏的时候又要跑销路,常常因为卖不到好价钱而发愁。现在加入合作社后,只要把自家的猪养好,其他的事情合作社都会包办。
老关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将一方百姓组织起来的同时,也为专业合作社自身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谢海清说,目前,一项投资1000万元的肉类食品加工项目已申报全国双百市场工程项目;同时,专业合作社将高标准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创立老关生猪品牌。到2010年,专业合作社年出栏1000头以上基地将达到15个,带动农民社员将增加到4000户,专业合作社年出栏生猪15万头,年产值将超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