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抓“创建”树典型 促合规经营
——安徽省六安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标准行社”创建工作纪实
朱海涛

  在安徽省联社一届五次社员大会精神指引下,今年四月份以来,六安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规范管理促业务健康发展为目的,组织开展了“标准行社”创建试点工作。通过扎实推进,各试点单位在深化合规经营意识、规范业务操作、强化内控建设、提升经营效益和员工素质等方面有效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创建实现了预期目标,成效明显。

  精心制订“标准”

  为使“标准行社”创建工作能在一个统一模式和一个较为全面、较高层次要求上来规范开展,从而通过创建对强化信用社经营管理起到良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六安办事处专门开展调研,对辖区基层信用社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认真梳理,结合省联社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人员编写“标准行社”标准,做到突出重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各行社组织员工讨论、征集意见和建议、召开座谈会进行专题研讨等,几上几下形成最后“标准”,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标准行社”创建内容涉及组织领导、内控制度、经营管理、党建、环境建设等7个方面52条细项,考核验收实行逐项打分制,特别是在“标准”中较好地突出了对基础管理、规范经营的刚性要求,在内控制度的落实、规范业务操作考核上占分值较多,明确了创建工作的重点。

  先试点后推广

  “标准行社”创建工作是强化信用社内部管理的一项创新和探索,没有现成的经验。为确保创建工作不走过场,创出质量,创建工作采取了先行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再扩大范围推广的总体工作思路。按照创建工作方案,第一步六安办事处拟定首批“标准行、社”创建试点基层社的条件,在辖区七家联社(农合行)各选择一家基层信用社(支行)作为试点,由办事处直抓;第二步,在首批试点成功后,由各联社(农合行)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个基层行、社实施创建;第三步,由各联社(农合行)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两个基层行、社,二级机构负责人及稽核人员每人负责一个基层行、社实施创建。通过这一方式,以点带面,最终全面完成全辖网点的创建工作。

  严格检查督导

  一是充分发挥各创建单位自我纠错能力,要求各创建单位在日常业务操作和管理中严格对照标准自查自纠,做到“日事日清、日清日高,每天进步1%”;二是充分发挥各级稽核力量,在要求各联社(农合行)稽核部门加大对创建单位检查辅导频率与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全市稽核大队的作用,适时展开专项督查,组织模拟验收、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实施“专家会诊”等,不断从更高层面和要求上对创建工作进行检验;三是从多种渠道帮助创建单位进行学习、巩固和提高,如以经验交流会形式推广创建中涌现的一些好的做法,以促进会剖析创建中遇到的难点和不足,以编发工作简报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及时发现薄弱环节,起到良好效果。

  带来积极成效

  一是合规意识明显增强,经营管理理念逐步转变。“标准行社”创建标准所设置的内容及其各项考核指标,是以各项规章制度要求为准绳,全篇贯穿依法合规经营、强化管理促业务健康发展这一核心思想的,强调发展质量与速度的统一。创建试点启动并实施后,广大干部员工通过对创建标准的系统学习和把握,通过对创建内容的逐项落实,从思想到行为产生共振,一些传统观念和做法得以摒弃,以质量为先,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各参创社通过创建方案的实施和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进一步摸清了家底,找准了方向,分析了市场,锁定了目标,也为全员建立了共同的愿景,鼓舞了士气,激发了活力。

  二是基础管理有效加强,内控机制不断建立健全,风险防控能力大力提升,事中事后监督和自我纠错能力得到增强。按照“日事日清、日清日高,每天进步1%”这一创建核心理念,试点行、社在注重日常业务规范化操作的同时,均建立或完善了不同形式的事中、事后检查监督机制,纠错及时、严格奖惩,制度的执行力大增,逐步使规范成为习惯。此外,风险管控措施得到落实并创新。通过开展风险排查工作、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进门四查(查重要空白凭证、查印章柜员卡、查往来、查安全)”制度的实施等,试点行、社的风险管理和案件防控能力大力提升。

  三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盈利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创建,各试点行、社经营发展思路有新突破,在经营目标考核、任务分解、费用控制、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更加科学有效、执行更有力。特别是创建中激励约束机制的跟进,各方面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干部员工自我加压,敢打硬仗,为业务拓展和资产质量的改善出谋划策、合力攻坚,业务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试点行、社各项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走在其它行、社的前列,部分社提前一个季度超额完成全年经营计划,人均利润实现大幅提升,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加强管理促发展得到了全面体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