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巍太行山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环境优美,人民富裕,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它就是被称为“农民之城”的晋城,总人口221.86万,农业人口就占167.44万,城内唯一的五星级宾馆“金辇大酒店”就是由农民自己投资修建并经营着。这样一个由农民创造了奇迹、且依然在创造着奇迹的“农民之城”是如何富起来的呢?
近日,记者在晋城新农村典型村采访时,一些村领导、企业家向记者谈起了致富经,他们告诉记者:“我们之所以能过上今天让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农村信用社功不可没。党和国家把我们引上了致富路,农村信用社帮我们实现了致富,没有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迅速致富是不可能的,农村信用社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是农民自己的银行。”那么,农村信用社在老百姓的心中,地位怎么会这么高,他们是怎样帮老百姓做事的,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在全市金融机构改构中的地位又如何呢?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走访了山西省农村信用联社晋城办事处主任郭凤鸣。
农村是服务的重心
农村工作是党的最基层工作,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的落实者和执行者,晋城的每个乡镇都有信用社,每个村都有信用服务站,点多面广,和农民直接打交道是信用社最大的特点。今年年初,省政府给信用社提出的任务是完成“双千双百惠农工程”,它要求信用社全年累计投放支农贷款1000亿元,重点支持1000个能带动农民增收的县域经济企业;扶持3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300万个农户提供信贷服务。省联社自加压力,在“双千双百”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增加了“创建1000个省级标准信用村和创建300个信用市场”两项内容。
晋城各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和省联社的“惠农工程”, 截止到11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已累计投放支农贷款61.3亿元,信贷支持农户28.15万户,占辖内农户总数的54%,促进了全市的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支持县域经济企业178个,累计投放贷款20.91亿元,扶持一大批县域经济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如泽州县的汇海实业有限公司、晨晖管业有限公司、高平市的泫氏铸业有限公司、华康猪业有限公司和阳城的陶瓷工业园区等;创建省级信用村61个,累计投放贷款8.11亿元,支持了新农村的经济建设。
惠农是不变的事业
“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作为经营者就有责任使资金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利用,我们要努力用‘四两拔千斤’的力量来调动资金,支持更多农民富起来”,郭凤鸣说。
今年,他们积极支持了晋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晋城办事处根据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要求,及时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通过对71个试点村和127个重点推进村进行摸底调查,确定了信贷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重点支持对象。总体目标是:2007年全面启动,两年完善,三年取得示范效应。具体目标是:2007年计划新增各项贷款12.5亿元,增长率达到15.4%,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投放符合信贷政策的农村工商业贷款6.6亿元,使62个试点村全面达到小康目标。确定了三个支持重点:一是大力扶持农业特色园区建设,泽州联社已投放贷款784万元,重点支持了北义城西张村、刘轩窑村的养殖业;陵川联社已投放贷款500万元,支持了杨村、礼义东沟等村农业综合生态园区建设。二是着力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工程,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阳城联社已投放贷款1430万元,重点支持了皇城村皇城煤矿、九女仙湖旅游景区、西关村裕华公司和桥枫瓷业等农业调产项目。三是重点支持农民住宅新区建设工程,改善农民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区联社已投放贷款300余万元,支持了晓庄、东吕匠、连川等5个村的住宅新区建设工程。
爱农是创新的动力
为了搞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晋城办事处根据晋城实际,因地制宜,在各县都进行了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推广典型经验,整体推进。沁水联社是办事处确定的创建信用市场、评定信用商户的试点,该联社在创建工作中,创造性地推出了“小额商贷”品牌,推行了“小额商贷”一证通,被评为信用商户的个体经营者,只需拿信用商户证、身份证、名章就可以到农村信用社柜台办理,不再由信贷员、主任层层审批,大大方便了商户。同时,他们还创造性地开展了“万村千乡信用工程”,依托国家商务部、县政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扶持县城“沁乐家园商业连锁有限公司”为重点,充分利用该公司的连锁网络,向各个连锁店提供信贷支持和统一结算服务,促进了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目前,沁水联社已完成对该公司和首批国家商务部核准的36个农家店的评定授信工作,授信额度达1000万元。10月14日,晋城办事处组织全市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在沁水联社召开了全市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现场会,对沁水联社的先进经验进行了现场交流,省联社领导以及市、县政府、监管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对沁水的做法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兴农是永远的宗旨
“农村是信用社的主战场,我们不仅要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而且要通过支持合作社的成员以及合作社的服务对象来整体促进合作社的发展。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贷款经办时间优先,随到随办;贷款手续从简,凭贷款证和身份证就可以办理;贷款利率优惠,按最低利率发放等。这些优惠政策措施都大大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郭凤鸣补充说。
通过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政府、社会和农村信用社实现了共赢。一是促进了政社、社企和社农的和谐及合作。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该办事处争取政府的支持打下了基础;对企业和农户来说,信用社逐步改变了工作作风,比较及时地解决了他们的信贷资金需求。二是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大对县域内各类经济主体的支持,繁荣了县域经济,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拓展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空间,为今后开展其他新的业务提供了经验和思路。四是促进了社会信用风气的好转,通过创建信用市场、评定信用商户、创建省级信用村,使商户和农户的信用意识大大提高,为降低信贷风险提供了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