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于资金问题,目前很多棉纺织企业开始降低开工率,据市场人士估计,棉纺企业整体开工率不足70%,企业原料采购方式以即买即用为主。
在新棉采摘和收购进入尾声时,皮棉销售理应渐入高潮,但今年的情况有些异常。据了解,今年以来,由于通货膨胀预期等各种压力,国家采取了提高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等多项措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于需要贷款支撑的棉纺织行业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目前资金问题成为困扰棉纺织行业的重要问题。
据山东某纺织企业原料负责人反映,目前该企业棉花库存只能维持20天左右的正常生产,企业采取随用随买的方式采购棉花。据了解,该厂3级棉到厂价13800元/吨,企业先付一部分货款,10天左右付清。该厂的供货商也提出了适当降价、全款结算的付款方式,但由于资金周转方面的原因,该厂还是倾向于赊欠货款。
安徽某规模较大的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银行支持力度减弱,目前纺织企业的资金状况比较紧张,他们不得不想方设法用尽量少的成本完成棉花采购任务。该企业目前的原料库存量只有25天左右,以安徽本地棉花为主,到厂价格为13600元/吨,另有少量印度棉。
安徽另一家纺织企业也反映,今年当地的纺织企业很少能拿到银行贷款,下游销售的纱和布回笼的资金绝大部分都是半年期的承兑汇票,纺纱厂能够流动的现金达到历史最低点,而更大的困难来自于纺纱厂从轧花厂购进棉花的环节。轧花厂结算方式基本上都是现金结算,纺纱厂只有拿承兑汇票到银行贴现或者提价400元/吨左右,才能从轧花厂拿到棉花,而即使去银行贴现,因为当日银行的贴现额度有限,也不见得短期内能够拿到现金,整个流通过程变得阻碍重重。(中 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