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信社改革系列谈之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
金融市场化是农村市场化的前提

肖四如

  农村的市场化,首先要完善和发育农村金融市场,这是创造农村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一个前提,也是城乡统筹、一体化市场形成的条件。

  产品要流动起来,需要金融作为中介,农村要实现工业化、产业化,必须要有间接的和直接的融资。所以,金融市场的发育,是农村市场,包括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信息市场发育的前提。这就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对农村市场化、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今年3月17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核心业务系统全面上线,标志着2800个网点通存通兑,这意味着信息化助推城乡金融一体化,农民可以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金融服务。农民可以享受现代金融服务,这件事意义非常大,真正促进农民有效地流动。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新农村建设目的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推进农村经济的市场化。通过市场化解决农村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问题,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实现城乡的统筹,使城乡居民在市场经济中共享发展的机会。

  江西省委总结赣州等地实践经验,把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归结为扩展新功能、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形成新组织、建设新村镇、培育新风尚。每一个方面都需要、都呼唤金融的支持。拓展农村经济的新功能,即当前农村正从单一的农产品供给功能,扩展到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的综合供给功能,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的社区功能和生态功能。土地要素进入城市服务于建设,劳动力要素进入城市创业,这是要素供给功能。城市只不过是为了某种经济活动人口的暂住地,而农村真正是人类生长繁衍的最理想的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一样,都成为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空间概念,具有生态保障功能,如果农村都没有生态保障功能,人类也就难以在地球上生存。农村为整个城市的活动,为工业的活动提供一种生态循环的自然保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功能扩展,农村金融服务的功能,也应相应地扩展。要支持农村要素的输出,支持农村社区的发展,支持农村的生态建设,就必须进一步扩展农村金融的功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