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漠植棉18年,她累计向国家交售籽棉80万公斤,创产值340多万元,连续14年荣获“先进生产者”、“植棉能手”称号,2005年荣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先进十大杰出女性”称号,2006年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她就是农二师34团6连女职工任琼华。
一
1988年,22岁的任琼华随丈夫从天府之国四川来到兵团34团7连落户并参加了工作。刚来时,塔里木生态环境差,风灾干旱年年有,承包土地有风险,可她第一年就承包了50亩低产田。从春播到秋收,她每天泡在地里,不懂就向有经验的职工求教,把棉花各个阶段的生长特点、技术要求一一记录下来,进行归纳总结,一丝不苟地按要求完成各项作业。这一年,她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还获得了3500元的利润。此后,她连续12年承包这块土地,在她的辛勤劳作下,这块极不规则的低产田变成了方方正正的高产田。12年里,这块地共产出籽棉27万公斤。1995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0年,她听说6连有251亩地,因盐碱大、地远,没人敢承包,她带着家人来到六连承包了这块地。开春,为了治碱,她从打埂、平地开始,每天盯在地里,把好每一道关。3月春水,刺骨冰冷,她带着雇工加埂子、堵口子,站在水里,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从春灌到播种,她没有休息过一天,睡过一个囫囵觉;田管阶段她带着雇工定苗、除草,一干就是20多天。当年秋天,这251亩地总产籽棉8.5万公斤,创利润9万多元。
二
自任琼华来到6连,为了改造低产田,她付出的太多太多。她雇拖拉机拉运草泥、黄沙与差地的土混合。她把碱包搬走,再填上杂草及农家肥,年复一年地不断地改良着土地。一份付出,一份收获,251亩地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由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单产由原来的200多公斤提高到2006年的490公斤,她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7年间共盈利58万余元。任琼华坚持科学种田,精心管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发了财,致了富。
致富了,但任琼华没有忘记在她困难时,连队党支部给予的支持和帮助。2001年以来,在她的帮助下,有4户贫困职工脱了贫,并走上了致富道路。这几年,连队经济效益好了,想包地的人越来越多,可连队已无地可包。2006年初,6连的两名职工想包地,任琼华知道后,主动把自己经管多年的251亩地中的124亩,还有扩边整地的8亩地无偿让给了他们耕种,而且生产资料都是她垫付的。
三
任琼华除了在地里下工夫外,还刻苦钻研农业技术知识。从承包土地那年起,她坚持写种田日记,从年初的整地、拌种、播种到夏季的定苗、化调、打顶、治虫,以及秋季棉花采摘,每个环节她都有详细的记录。18年来,她种田日记写了3大本,累计5万多字。她每年都花费500多元钱订阅有关农业技术的报刊书籍,有空就抓紧学习。她还积极参加团、连举办的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今年,通过考试,她拿到了中级农艺工的证书。
青春在田野上闪光,川妹子任琼华在大漠深处承包土地18年,实现了心中的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