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县供销社强固基础促发展

  鲁西南三省七县交汇之地的梁山县,曾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当年的108个豪杰就汇集于此,书写了一段惊天动地的历史。如今,扎根在这块热土上的山东省梁山县供销社,也在谱写着供销社加快网点改造、加强基层社建设的新篇。

  “逼上梁山”的选择

  梁山县供销社共有21个企业,其中基层社12个,县直公司9个,职工3579人。这个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供销社,与全国供销社系统的情况一样,也曾面临着商品经营受到冲击、经营设施陈旧和人员负担沉重的困难。然而,梁山县供销社并没有因为重重困难而放弃对基层社的网点改造和经营设施的建设。经过多方调查、分析、研究后他们发现,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如今流通体制、经济结构、农民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供销社的经营网点和设施与周边的经济环境既不协调也不适应。当地农民形象地说:哪里房子破,哪里就是供销社。供销社的社会地位和形象一度处在最低谷。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和造就一个“农兴社荣”的局面,梁山县供销社痛下决心,在所属的12个基层社,对所有的经营网点进行彻底的改造。 

  2002年,梁山县供销社首先选择在破产重组后的信楼供销社搞网点门店建设试点。当时的信楼供销社没有一分钱的流动资金,固定资产仅17.8万元,供销社驻地及综合门市部破烂不堪,职工工资长期不能发放,供销社仅有的一点资源就是所处的地理位置较好,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针对这种情况,大家集思广益,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采取了单位和职工共同出资、预收租金和职工出资等多种形式,对供销社的经营设施进行彻底改造。信楼供销社先后投入资金140万元,改造了重点部位的120间房屋,总建筑面积达到4800平方米。经过改造后的信楼供销社物质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企业的效益和职工的收入也随着网点的改造和建设不断地增长,从而使供销社在当地重新树立起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的形象。

  城乡互动的全面开花

  在梁山县城,梁山县供销社拥有在全国供销社系统闻名的商业龙头企业——水泊商场,为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盛不衰,让供销社在城镇的商品经营市场中确立应有的地位,近年来水泊商场也在梁山县供销社的统一部署下对企业经营设施不断扩建,使企业的规模不断得到升级,由一个过去只有百名职工、固定资产不足30万元、营业场地几百平方米的基层供销社,逐步发展成为经营规模居山东省同行业之首,在全国供销社系统名列第二的国家中型一类企业。特别是水泊商场在2002年建成开业的1000多平方米的联华超市,是目前全县经营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经营设施最先进的现代化大型超市,成为梁山县城的一大亮点。

在梁山县的广大农村,供销社也在积极打造一乡一镇的商品流通中心,比如信楼供销社、韩垓供销社和拳铺供销社分别在所在地建设了相当规模的综合商场、商业街,面积分别达到4500平方米、4000平方米和5900平方米,这样一批远离县城的商业设施在乡村集镇的出现,不仅成为当地乃至全县的亮丽风景点,也极大地提升了供销社的企业形象。

翻天覆地的改变

   近年来,该社以改革为主线,以网络建设为突破点,大力改造经营网点,改善基层社的经营环境和条件,在旧网点建了新设施,把传统业务引进了新机制。从2002年到2004年,该社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新建网点营业面积达到6万多平方米。如今在梁山县城,有全国供销社系统著名的“水泊商场”为亮点;在农村,有以供销社为中心形成的“闹市区”;在乡镇,沿公路两旁展现给人们的是各基层社建设的崭新的经营设施,从而形成了代表了梁山县供销社形象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梁山县供销社对于基层社网点建设和改造,促进了供销社经济和社会两个效益以及自身形象的提高。2004年梁山县供销社完成营业收入3.5亿元,实现利润58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供销社加强自身改造和建设分不开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