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部分纺织界代表、委员建言
3月的北京迎来春天的盛会,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22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和29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在这里共商发展大计,这其中包括50多位来自纺织界的委员和代表。两会是年年开,而提案也是年年新,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的第一年,中国纺织业和其他行业一样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客观全面,求真务实。在‘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了要鼓励纺织工业增加附加值,推进纺织工业梯度转移,提高自主品牌比重等具体要求,给纺织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们将继续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创新步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纺织工业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给纺织业的发展指明了大方向,代表委员们又以什么样的具体建言来响应政府的这一决策呢?
环境与秩序
据悉,两会期间纺织界的人大代表和往年一样聚集在中国家用纺织品协会,来商讨纺织业的发展,代表们一致认为,目前品牌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商业诚信,加大规范治理,创造一个规范运作的商业环境,打造纺织自主品牌。
人大代表、河北雪驰集团公司董事长王自修认为,现在市场部分产品存在过度竞争现象,有些商场引进国外品牌又是让利,又是给优惠条件,而对民族品牌进入要求却很高,这不利于自主创新、建设自主品牌。人大代表、山东云龙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国贤说,商业环境的不规范,使商业贿赂等丑恶现象有了存在的土壤,温总理在报告中对各种经济问题作了深入分析,现在重要的是贯彻落实问题。人大代表、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和山东青岛喜盈门集团董事长纪玉君也深有同感,商业运作的不规范,也使他们深受其害。他们呼吁建立一个诚信、公平、规范的商业环境。
企业间的竞争秩序我们可以从取消配额的200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看出:中国对美国纺织品出口金额36.66亿美元,同比2004年增长了66.79%,在取消配额的103类产品中,中国对美出口数量增幅超过100%的达到了81个类别,其中有18类产品的增幅更是超过了1000%;同期,中国对欧盟出口纺织品金额则达到了39.68亿美元,同比2004年增长47.42%,在欧盟对中国取消配额的41类产品中,有22类产品的出口数量增幅超过了50%,其中7类产品增幅超过了100%。与出口数量急剧飙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口价格的大幅下跌。在美国取消配额的103类产品中,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价格跌幅超过50%的竟有23类之多。其中,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衬衫、内衣三类纺织品的出口数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约12.5倍、15倍和3倍,相应的出口价格却下跌了20%—40%。“量增价跌”的巨大反差充分显现了中国纺织产业的竞争无序性。
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国政府曾一度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征纺织品出口关税、实施纺织品自动出口许可管理办法、对特别有竞争力的28项纺织产品的相关产业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限制等,试图引导企业树立行业自律意识,维持出口秩序,保障中国纺织品贸易的长期稳定增长。然而,政府的正面引导和国际上要求采取限制措施呼声的高涨,未能有效遏制千万家中国纺织出口企业无序竞争的加剧和升级。
贸易与品牌
中美、中欧纺织贸易摩擦是去年我国乃至世界经济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业内人士认为,科技水平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差、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是约束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瓶颈。人大代表、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耀庭从自身体会谈了自己的观点。
周耀庭认为,拥用自主品牌的企业才可以获得高额利润,而中国服装企业出口的现状是,只是一个为世界生产服装的制造大车间,鲜有企业能出口自己品牌的产品,挣得只是微薄的“血汗钱”。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出路就在创自己的品牌。一个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商标,更是品质、文化、设计、创意的综合体现。品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有自己非同一般的个性。而这一切都要源于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获得自主知识产权,进而提高品牌的技术含量,占据产业的制高点。
据统计,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150亿美元左右。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纺织行业缺乏在全球叫得响的品牌,即使是在一个区域叫得响的品牌也寥寥无几。
廉价的劳动力和所谓的丰富资源是我国纺织业一直以来所依赖的优势,如今资源不断涨价、劳动力成本也在提升,纺织企业应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建立自己的优势?我们在探索中发现,有一条路是我们必须经过的,那就是培育和拥有自己的品牌。
2005年饱受欧美“设限”折磨的纺织企业应该深有体会,但是欧美对我国纺织品“设限”一个主要的理由就是,自从2002年初部分类别的纺织品配额取消后,我国产品的进口价格明显下跌,平均单价从2001年配额仍存在时的6.23美元/平方米降至2004年6月的3.12美元/平方米,平均降幅达53%。其中降幅最高的为89%,最低为4%。然而价格降幅为4%的真丝手套,其市场份额已达80%;价格降幅为89%的毛制袜子,市场份额在两年半时间内从4%上升到48%。而实际上我国的纺织品也正是凭借低廉的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
纺织企业最重要的是培育自己的品牌。有规模、上档次、持续发展,利润回报才会高。仅依赖套牌生产、加工、 出口低档产品,无法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而事实上,我国在创造品牌上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障碍,从贴牌生产国际各大名牌产品就可以看出。而且中国纺织企业在世界上数量最多、出口能力最强、总体规模最大。因此,中国纺织业要在未来国际市场竞争中争得一碗粥不是问题。但仅“品牌化”一招是不够的,还应在其他方面加以完善。
杜钰洲在参加两会期间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纺织工业会有更大发展。首先纺织工业的生产力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十一五”纺织科技发展纲要中所列出的28项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和十项成套设备的攻关,会对产业的创新和竞争能力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自主品牌的数量和竞争力也会大幅提高,会出现一批极具国际竞争力的大品牌和名牌。同时企业在产品质量、创新和快速反应上都会有较大提高。
中国纺织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是吻合的,而包括50名代表委员在内的纺织业人士也正在为此而努力。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