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市遭遇“倒春寒”

    寒冷的冬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远去,空气里多了春天温暖的气息,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时节里,中国的棉花市场正经历着一次不大不小的“春寒”。近期撮合、期货、现货全线溃退,跌声不断。在这令人沉闷的悲观气氛笼罩之下,多数囤棉企业和中间商准备“挥泪甩卖”,与此同时,部分纺织企业也借机杀价,这无疑是给自从新棉上市以来就无多少利润可言的棉花企业雪上加霜,更加快了棉花价格纵向下滑。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撮合、期货、现货三方的棉花价格全面下跌,这又将给棉花后市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外棉、库存、还贷聚合压力

    近时间,棉花期货、撮合、现货三价齐跌,而在往年,现在这个时间段正是棉花价格上涨之际,今年棉花市场一反常态“跌跌不休”,许多手里还有棉花的企业开始发慌。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年棉花市场的反常现象呢?

    在记者采访中,外棉被广泛关注。据海关统计,2006年1月份我国进口棉花30万吨,2005年12月份进口了34万吨,2005/2006年度共进口138.5万吨,月均27.7万吨。外棉到港不断,保税库大量积压,目前在保税区寄售的棉花已超过17万吨,而国内纺织企业对外棉趋之若鹜;同时新疆棉陆续运往内地,许多棉花企业仓库棉满为患,与纺企随用随买的购棉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江苏常州一家纺织企业的原料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棉花库存20天左右,其中进口棉比例占到70%,其余的全部是新疆长绒棉,现在还有很多棉花在运输途中,全部是进口棉。由于今年分配的进口棉配额已经拿到手,鉴于进口棉巨大的成本优势,企业近期没有采购国产棉的计划。河北的一家纺织企业也反映,由于在保税区的外棉越来越多,买进口棉也越来越容易,企业对于进口棉更加青睐,部分配额不够或没有配额的中小企业不惜高价从黑市购买配额。

    纺织库存减少也被业内看作导致棉价下跌的一个因素。有企业认为,今年纺织企业库存减少,直接导致在流通环节的棉花数量增加。浙江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给记者简单算了一下,按纺企库存平均减少一个月来算,流通环节的皮棉就增加了差不多80万吨,加上外棉的大量到港,造成了一种市面上棉花多的假象,所以短期棉花价格的下跌也是情理之中。但有专家认为,库存减少导致纺织企业抗风险能力减弱,假如2006年的棉花不能达到正常年份的产量,纺企势必会大量补库,流通环节的皮棉数量就会比2005年大幅减少,到那时棉花市场就比较令人担心了。

    另外,有业内人士认为,农发行前段时间发出的催贷通知对棉花市场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发行支持收购棉花库存及资金专项调查,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清棉花收购贷款是否有挪用现象,这对处于焦灼中的棉花现货商而言无疑雪上加霜,市场降价销售情绪滋生。中间商的这种忧虑也反映到了新疆棉方面,截至目前新疆棉收购175.25万吨,但销售约90万吨左右,流通企业的后期压力可想而知。另据了解,目前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中农发行委托监管的棉花加工经营企业已达19家,而这些棉企已相继进入还款期,因此2月14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出台相关规定鼓励农发行委托监管的棉花参加交易和交割,其意不言自明,撮合交易商也不得不面临还贷问题。来自还贷方面的压力自然而然反应到了棉花价格上面。

    外棉、库存、还贷三方面的压力造成棉市下行,那么,棉花价格的下跌将持续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利多利空难解后市谜团

    棉花后市怎么走,是业内时刻都在关心的问题,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反常现象下,大家的关心和谨慎,甚至是迷茫更多一些。

    “棉花供求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因为棉花产业的周期性、棉花贸易的时空差、棉花消费需求以及天气和价格等因素的变化,供求对棉花价格的影响也是动态的”,格林期货的董淑志认为,后期市场应特别关注两点:一是郑棉仓单消化速度,目前期货价格已经进入了仓单成本区,下一个支撑价区就是现货价格成本区。期转现大量涌现就是入场的机会;二是郑棉投机资金的大量涌入,持仓大量增加就是资金进入市场,市场即将启动的信号。

    棉花价格的下跌部分来自于外棉的压力,那么外棉压力还会持续多久?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按全国工厂一个月80万吨的用量算,240万吨的配额够用3个月,加上工厂一个月的库存,仅外棉使用就可以维持到4月份。假如国家在后期再增发配额,国内现货的压力仍难以解除。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大多业内人士认为,棉花价格下跌不会长期跌下去,因为今年的新棉收购价格普遍较高,棉花企业不可能不计成本抛售棉花。

    虽然大部分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今后棉价将上涨,但又都纷纷表示,当前行情下上涨空间有限,棉价主要以平稳小幅上涨为主。此外,还有一部分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今后行情,认为在4月份以后棉价将稳中下行。由于今年企业利润一直微薄,甚至亏损,所以棉花企业手中棉花比较集中,都在观望,等待上涨行情。若上涨行情到来,在棉花企业认可的利润下,将都会出现集中出售,这样势必形成棉花销售高峰。此情景下,纺织企业也将因采购货源充足而降低棉价,这样必然又使得棉价下行,市场走向下行行情。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棉价过高上行是不可能的,之所以稳,是棉花收购企业职能多元化所致。他解释,当前,构成棉花市场的主体已经发生变化,过去单一的棉麻公司集棉花进口、棉花加工和纱生产于一身,打破了行业间各产业链的距离,减轻了它们相互间的制约关系。所以,棉价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实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6月份,棉花价格仍旧不能达到棉花企业的预期,基于年度末,除了银行还贷外,还要准备下年度新棉收购资金,此时,大部分存棉企业将出售,这样必然会形成集中交售局面,而且此时棉花企业的恐慌心理加重,市场心理将加速行情下行。此外,鉴于美棉出口补贴将于今年8月1日取消,美国棉商将会在此前将棉花大量出运,5、6月份可能形成出运高峰,这样势必将对国际棉价造成下行压力,国际棉价将在年度后期市场成为影响我国棉价下行的重要因素”。

    棉价在后市将呈一个什么样的曲线发展,大家对此都各有看法,但是要给后市一个准确的预测,都不敢妄下断论。也许棉花产业的成熟也正是在这样的风险和压力历练出来的吧。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