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饽饽”缘何变成“烫手货”<br/>——出口纺织品配额浪费现象透视

    商务部前两次对输美、输欧纺织品招标时,众多企业一哄而上疯抢配额的现象还没来得及在纺织企业脑海里淡化,纺织品配额价格大幅度下跌和部分企业配额滞压、浪费的无奈就给纺织品出口蒙上了一层难以摆脱的阴影。

    据业界初步估计,今年配额浪费率可能达到两成。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纺织企业的平均配额使用率只有20%左右。商务部近日表示,将加大对浪费输美、输欧纺织品许可数量的处罚力度。

    输美、输欧纺织品配额浪费问题正在引起各界关注。

大喜之后为何大悲

    我国纺织品近几年旺盛的出口,让不少企业对纺织品出口的潜力过于乐观。这种乐观直接反映在输欧、输美配额招标的哄抢上,热销的几类纺织品配额的价格也一度攀升至心理承受极限。然而,国际市场和国内哄抢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虽然今年纺织品出口还是处于增长状态,但远远没能达到配额大量持有者的心理预期,于是,配额压在手里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4月纺织品配额第二次纺织品招标结束,拿到配额的企业都非常兴奋,但如今当时的兴奋已经消失殆尽,高价标得的纺织品配额当时被纺织企业认为拿到的是“金元宝”,可转眼就成了鸡肋,一时难以处理。“手里攥着这么多配额,感觉有点儿烫手。” 广东某纺织企业的负责人李姓先生很无奈,“由于加上了配额方面的成本,我们的客户嫌价格高,没有订单,配额自然也没用了,还占用了不少流动资金!”李先生曾经想过把配额转让出去,但曾经一度被炒到招标价4倍以上的纺织服装配额,如今价格一落千丈,几乎跌到了最低谷。

    据了解,输美男、女棉制T恤衫年初的配额中标价高达9美元/打,现在的转让价居然探至0.7-0.8美元/打;输欧4类T恤衫在4月底的配额价格还是2.5美元/打,现在价格仅为0.7美元/打。输欧美纺织品招标时过高的中标价格带来的“后遗症”已经显现,纺企老板为免亏本经营只好放弃千辛万苦标得的配额。

    青岛纺织总公司贸易部一位负责人则认为,造成配额浪费的主要原因是投机。“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争取配额的数量都是根据自己企业的生产和出口能力定的,很少会出现浪费”,这位负责人还说,“而对于投机者来说则是配额争取越多越好,然后在市场上进行炒卖,今年出口形势不太好,投机者手里的配额需求不旺,自然造成了配额的浪费”。据其介绍,青岛纺织总公司今年总共争取到进口配额8300吨,目前已经全部用完。对于配额紧张的问题只能采取延缓运输等方式来尽量缓解。这位负责人表示,他们公司不打算从投机者手里买配额,因为投机者所卖配额的价格实在太高,现在只能等待国家再次下发出口配额。

    “拿到配额的企业不用配额,而需要配额的企业拿不到足够配额”,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纺织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势必会造成配额的再次炒卖,给炒卖配额提供存在空间”。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存在于体制上,而在于具体操作上。

    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陈敏指出,现行分配机制通过业绩杠杆和电脑操作,尽量减少招标过程中的腐败环节,但是部分设计环节“偏离了对外贸易的现实情况”。

    “今年对欧美纺织品出口形势已经明朗,配额使用率肯定不会太高。”青岛润生加合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李明分析,“现在许多企业接不到订单导致出口遇阻,使得配额商品清关率极低”。例如,截至4月15日,以前对美出口量很大的全棉裤(347/348类)清关率只有11.1%,照此进度,该类商品全年对美出口只能达到配额数的38.1%。

    事实上,许多国际大买家将订单转移,也是导致上半年清关率极低的原因之一。“我国是全球唯一一个仍需纺织品配额的国家,企业所受影响太大了。”李明深有感触地说,许多原先集中在中国的订单,现在转向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据介绍,该公司出口的全棉男裤二次招标最低配额价为每打111.36元人民币,合每条1.16美元,实际出口价为每条6-12美元,而东南亚国家同类产品比他们便宜1.2-1.5美元,由于价格原因,现在许多订单已经转移到这些国家。

    专家分析,造成配额浪费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在现行分配机制下,很多分配到零星配额的企业由于配额数量过少而无法使用;二是部分企业囤积居奇,高价转卖配额;三是分配到大量配额的主营出口企业,将免费获得的配额也加上了高额的配额市场价,使其与外商的交易受阻。

    目前,我国对输美、输欧纺织品配额实行的是七成按业绩分配,三成公开招标的分配机制,分配和招标的门槛均较低。如输欧第一次按业绩分配的企业有18000多家,输美第一次按业绩分配的有20000余家;而参与投标的纺织企业只要全球有出口业绩的即具备资格。这种分配机制一方面体现了公平,兼顾了各方利益;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配额过于分散,且市场价高企,未能实现“物尽其用”。

    据业界初步估计,今年配额浪费率可能达到两成。

亡羊如何补牢

    “目前不能说浪费配额的情况很严重,因为纺织品配额的使用期限还没到,现在确实出现输欧美纺织品的清关率低的情况,所以大家担心将会造成浪费,商务部也因此作出提示和预防措施。”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姜哲说。

    基于目前输欧美纺织品清关率低的情况,商务部外贸司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商务部将加大对浪费输美、输欧纺织品许可数量的处罚力度。

    该负责人透露,商务部正在对现行《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中有关浪费数量的处罚规定进行修改和完善。今后凡浪费许可数量超过一成的企业,都将在下一年度分配中受到扣减许可数量的处罚,扣减幅度将根据企业全年浪费率进行等比例、双倍或全部扣减。

    针对纺织品配额浪费严重的现状,商务部在拿出严厉的“处罚规定”后,近日又推出纺织品配额转受让平台,即用疏导的方法加快配额流通。

    按照商务部的规定,纺织品配额跨地区、地区内转受让均可通过上述平台办理。有多余配额的企业,可以先申请网上的“电子钥匙”,然后在线填写转让申请,系统会帮助该企业找到需要配额的“配对企业”。不过,该平台只适用通过“分配”获得的纺织品配额;通过“招标”途径获得的纺织品配额需要转让的话,仍然参照以往的规定执行。

    对于纺织品配额成本高以致造成浪费的说法,姜哲认为,“纺织品中标价格是企业投出来的,并不是政府强加于企业头上的。”他说,其实大部分参与招标的纺企都就配额成本问题与客户进行商量,因此他们是手持订单去投标,所以不存在配额成本过高的说法。

    “在后配额时代,有许多企业不了解游戏规则,盲目以高价投标。这部分企业手中没有订单,加大了生产经营的风险。此外由于投标资格的放开,许多炒家也参与投标,导致价格高企。”姜哲认为,商务部应该严查企业参与投标的资格。

    “有些配额被人为炒高将近30%,如果这个成本摊到出口订单里,我们一分钱也赚不到。”浙江金华巴洲内衣有限公司副总马哲呼吁配额全部进行招标,取消原有的按照出口业绩分配的做法。这样的呼吁目前在业内也得到不少中小型企业的支持,但国有大型外贸企业大多持反对态度。

    全部以招标的形式不利于出口的稳定,广州南大地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毅雄称,假如全部以招标的形式进行,一些中介公司会乘机炒配额,不但无法扭转目前招标配额价格偏高的局面,而且会使中国整个纺织品出口陷入混乱的局面。

    根据去年签署的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2008年前我国相关纺织品的出口年增幅被限定在8%—12.5%和10%—17%之间。商务部随后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将协议量配额的70%按照企业出口业绩进行“分配”,另30%则向市场“招标”,但由于配额零散、囤积居奇等原因,这些本应被珍视的配额却被大量浪费。“香勃勃”如何才能不烫手,才能物尽其用,才能推动中国纺织出口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棘手但必须解决的问题。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