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特色栏目>> 超市观察>>正文内容

百安居:无期的拐点

  历时4年,官司尘埃落定,百安居败诉被判向供应商韩丽橱柜支付251万余元“欠款”。

  不过,上海宏星建材有限公司和上海太平洋厨房设备有限公司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同样起诉百安居拖欠样机款和货款上百万元,甚至近千万元,只是,他们还在与百安居的拉锯战中。

  10月,在北京来广营附近的百安居门店里,人流稀少,店员百无聊赖;这与其旁边熙熙攘攘的欧尚超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轰隆隆地来,静悄悄地走。家得宝退出中国市场之后,下一个会不会轮到百安居了?

 

  被供应商“抛弃”

  英国翠丰集团近期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旗下的百安居公司在中国地区的销售额同比下滑6.8%,亏损达到500万英镑。而这已经是百安居在中国连续第6年亏损。

  百安居给出的原因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低迷,而家装建材行业作为房地产业的下游产业链,其发展随之受到阻滞。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日前公布最新行业景气指数显示,2012年1~6月,全国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大幅回落25.2个百分点。其中,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累计达到5539.3亿元,同比下降7.66%,这也是近5年来首次出现增速下滑现象。

  除了大环境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还是百安居在商业模式上的错误判断以及在管理上的无力表现。

  百安居前西安店店长张青松表示,在因各种费用致零供关系紧张的同时,过于依赖装潢中心,也让百安居的模式陷入了一种畸形的状态。装潢中心曾被视作百安居门店销售的“摇钱树”,效益最好时,其拉动的门店营业额可达总营业额的50%。

  另一方面,“压榨式返点”导致被供应商“抛弃”,追溯至2007年11月中旬,韩丽橱柜、朗庭、好诗迪和百儒等4家橱柜商宣布暂时停止向百安居全国渠道供货。

  “卖得越多,赔得越惨。”韩丽橱柜董事长胡文权这样描述百安居中国供应商在高返点下的生存状况,进驻百安居中国的供应商,会被规定一个保底的销售额,若未达到这个额度则收取固定的一笔金额,若超出目标则按照返点值收费。

 

  换汤不换药的转型

  到2008年下半年,百安居连关青岛、福州、深圳三家门店。

  2009年5月,困境中的百安居悄然启动“Transformation(转型) 计划”(又称“T计划”),对当时保留下来的41家门店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改造。

  据了解,百安居为这项重振中国市场的计划投入了约4000万美元,在改变门店形象的同时,还计划用训练有素的百安居员工替换供应商促销人员。在张青松看来,百安居“T计划”开出的“药方”是目标明确的,门店改造意在通过关闭一些经营不善的门店以及缩小零售门店面积的手段降低营运成本,而公司自聘的促销员有助于提升顾客的体验。

  但“T计划”实施3年来,收效甚微。“从 T计划 的实施来看,百安居在内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中投顾问建材行业研究员陈章立亦表示,执行不力是其“T计划”难以贯彻的重要原因。

  百安居在约3年时间里门店数缩水逾1/3,从巅峰时的64家减少至39家。

  不仅仅是百安居,除了宜家这棵“独苗”,整个外资家居建材行业普遍“混得不怎么样”。

  今年9月,全球第一大的建材超市家得宝关闭其在中国的所有7家大型家居建材零售商店,并宣称其今后的业务重点将转型到专业零售店和网上销售。

  其实家得宝全球总裁Frank Blake早已预测到其在中国的溃败。他此前曾表示:“我们在中国还没找到正确的盈利模式,中国市场对DIY家居建材需求不够。未来,我们要么找到在中国盈利的方式,要么离开中国。”

  而对于同样未找到盈利方式的百安居,撤出中国市场是迟早的事?还是百安居有足够的资金亏得起?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