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9年6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加强农业农资对接、交流与培训
中国与东盟合作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中国农资》记者 范林红 杭州报道

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专家委员会揭牌成立仪式.

    6月13日,以“产能、经贸、技术合作,中国—东盟发展对接”为主题的2019中国—东盟农业农资产品、产能、技术对接交流会在浙江杭州成功开幕。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及中国的多个政府部门、合作社、商协会、重点企业代表、农业经贸领域专家及媒体等120多人参加会议。同期,2019澜湄农业农资现代实用技术与减贫经验交流培训班开班。此次会议由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主办,元吉(上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协办,旨在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国与东盟特别是澜湄流域国家的农业、农资、产能、经贸、技术等合作交流,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产能合作、贸易拓展、市场对接、优势互补,加快农业农资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国际化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

    加强交流与合作

    “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发展的伟大创新。此次对接交流会既是为了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契机,也是为了更好地共建“一带一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与棉麻局巡视员、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会长龙文在致辞中强调,中国和东盟是紧密协作、共同发展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等方面更展现出广阔的合作前景。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张建说:“浙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发地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桥头堡,在中国和东盟的交流过程中扮演了非常独特的角色,未来希望继续与东盟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

    营造良好环境

    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作为中国农业农资领域唯一一家国际性组织,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对外交流窗口通道作用,增进中国与东盟合作对接,促进农业农资产品、产能、技术沟通交流,培育深化农业农资合作机制,推进中国-东盟农业农资合作向广度和深度扩展。”龙文强调。

    张建表示,希望在农资合作外,拓展组织在优质粮食供应、农产品贸易、农业技术交流和更多领域合作,希望中国东盟农资商会更好地促进各方农业农村发展,希望东盟各国能够为企业对接创造条件,提供方便环境。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丁永革指出,加强农业农资对接交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萧山区政府和中国东盟农资商会的共同目标,未来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八方有识之士结友谊之情,谋发展之路,创美好未来。

    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高级经济师坦尼帕乌泰在开幕式上强调中国和东盟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彼此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一定可以实现双赢。

    会上,国内外代表积极发言,还现场互动对接了产业、项目、投资等。为了给国际农业经贸合作、行业及企业发展、商会建设等提供指导和支撑,大会还举行了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专家委员会揭牌成立仪式。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专家委员会是商会的咨询机构和智库团队,由中国和东盟多个国家农业经贸领域的专家、研究员、企业家共同组成。

    培训班开班

    助力澜湄合作

    6月12日,商会还在浙江杭州举行2019澜湄农业农资现代实用技术与减贫经验交流培训班开班仪式。来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5个国家的40多位外国学员与中方学员共同学习探讨农业农资发展和减贫工作做法。

    据了解,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简称“澜湄合作”,是指澜沧江-湄公河沿岸中国、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六国共建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3年多来,在各方共同呵护努力下,澜湄合作已成为次区域最具活力的合作机制之一。通过澜湄合作机制,6国对话交流不断加深,确定了合作框架,明确了发展合作路径,各方面合作成果喜人。2018年,中国东盟农资商会多方联系争取,得到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成功将供销合作总社列入2018年澜沧江-湄公河国际合作专项基金项目申报支持范围,并申报澜湄农业农资可持续发展合作研讨促进项目,为此精心设计安排了“澜湄农业农资现代实用技术与减贫经验交流培训班”等重要国际交流活动。

    培训班为期10天,通过讲座、参观、讨论等方式,围绕农业、农资、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减贫等议题,开展了20多场培训课程,各国学员纷纷表示通过集中培训、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更好地为各国农业服务。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