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6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科学识“氯”,让行业不再谈“氯”色变
——访中创兴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正河
《中国农资》记者 韩 玮

    氯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达0.2%-2.0%,对保证作物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含氯肥料存在错误观念和认识,对使用含氯肥料存在疑虑,误认为使用含氯肥料会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存在“忌氯作物”的错误观念。几十年来对含氯肥料的错误认识愈演愈烈,到今天已把氯妖魔化。在一些经济作物区,人们已谈“氯”色变。

    日前,记者采访到了中创兴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正河,有着十多年氯化铵销售经验的赵正河就含氯化肥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中国农资》记者:“忌氯作物”这一提法是否正确,这一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赵正河:“忌氯作物”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国外并没有“忌氯作物”这个概念,只有“氯敏感作物”,这一概念也只是针对诸如甘蔗、甜菜、烟草等作物,但这些作物也不是完全不需要氯元素,只是需求量相比其他作物更低。同时,由“忌氯作物”衍生出的“高氯”“低氯”概念也不恰当。作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之一,氯元素同硫元素一样为植物生长提供帮助,二者各司其职。但在国内,被妖魔化的氯元素“低人一等”,处处受限。

    《中国农资》记者:某些农户提到,使用含氯化肥会出现“烧苗”现象,这一现象该如何解释?

    赵正河:“烧苗”其实不是氯元素烧苗,是土壤中含盐量高导致作物根系脱水,才出现“烧苗”现象。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盐并不特指生活中的食用盐,也就是氯化钠,它的范围很广泛,氯离子可以形成盐,硫离子也可以形成盐,而不论哪种盐,只要在土壤中过量存在,就会导致“烧苗”。如今,许多种植户缺乏必要的化学知识,认为只有氯化钠才是盐,氯离子进入土壤就会形成盐,从而“烧苗”,这种错误的逻辑也是导致氯被妖魔化的重要原因。

    《中国农资》记者:多年来,氯元素逐渐被妖魔化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错误的引导呢?

    赵正河:某些生产厂家和某些不负责任专家在“忌氯作物”这一概念的传播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众所周知,硫基复合肥相比于氯基复合肥的售价更高,利润回报更为丰厚。于是一些厂家联手某些行业专家开始对氯元素进行大肆丑化,对于一些种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错误引导。本身可能根本不是氯元素的问题,只是种植管理不当导致的作物生长不良,也会被他们归结为氯元素危害。在前几十年行业还没有对氯元素充分正确认识的阶段,这样的丑化言论甚嚣尘上,也逐渐使广大种植户“谈氯色变”,含氯化肥销售受阻,国内其他厂家也被迫跟随“趋势”,控制含氯化肥生产。近两三年来,以张承林教授为代表的一些行业专业开始为氯元素正名,市场也逐步对氯元素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农资》记者:在新形势下,您认为我国化肥产业未来发展会怎样?

    赵正河:我认为,复合肥,包括氯基复合肥还是应该回归工业品的本源。它们作为农业生产投入品,为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保证了我国的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各大肥料生产企业应该将重心重新移回产品上来,用优质的原料,优质的技术,生产高性价比的肥料。这不仅仅是农民生产的需要,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需要。做良心肥,做良心企业,以农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才能真正做出好的化肥产品,那些玩弄概念,以次充好的产品必将遭到市场的淘汰。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