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4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优质土壤+技术保障”种出“两高”农产品
——访生态循环农业专家管道平
《中国农资》记者 徐 娜

    相对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导致我国农业存在普通农产品供过于求,而绿色优质的农产品供给不足,尽管我国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但依然存在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农产品种植规模和市场需求不匹配等诸多问题。近些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上升,消费者渴望真正安全、健康、美味的农产品。

    当前,食品的营养与健康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如何种出让消费者放心满意的农产品成为了农户关注的重点,农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高品质和高营养的农产品则离不开优质的土壤以及完善的技术保障措施。

    观点1  健康的土壤是基础

    “由于我国农业长期、大量、依赖性地使用化学肥料,加之土壤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叠加,使得原本健康肥沃的土地被“喂”得板结、酸化、盐碱化、地力衰退。只有恢复土壤活力,才可以实现连续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管道平表示,运用土壤改良技术,可以使土壤活化、改变土壤团粒结构、激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发挥调理酸碱平衡作用、矫正土壤酸度、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此外,现在的微生物土壤改良技术可提高土壤肥力和透气性、消除板结、降解有害物质和化肥农药残留,减轻重金属污染。

    管道平表示,除了注重土壤改良,施肥技术也对土壤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在施肥过程中应注重中微量元素的补充,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有机物质积累转化和作物吸收。注意减少重茬,抑制土壤病菌,使土壤达到安全肥沃的水平。

    观点2  技术保障必不可少

    提升农产品品质,除了要有健康的土壤,技术保障也必不可少。管道平认为,科技服务是生产基地建立标准化体系的技术保障,激发科技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现全产业链经济目标的重中之重。提高产业链农业科技服务效率,将高品质农产品的种植成果转化为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落实到生产基地。在整个过程中应加强农业科技服务的技术保障,既要减少科技成果转化本身存在的风险,也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响应速度。

    农产品的生产环节是产业链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整个产业链中收益最低的环节。管道平说:“建立一种“销售平台+科技服务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农产品生产基地”一体化的经营新模式,以共享增值收益为核心带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生产者建立以订单农业为特征的稳定契约关系,整合农业生产经营产业链,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纳入企业经营的内部价值链,降低生产环节经营风险,保障并提高生产者的收益水平。只有增加生产环节的收入,才能保障生产基地供应优质农产品的稳定。”

    此外,管道平还强调,应构建优质农产品追溯体系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采集记录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他表示,在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推进优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以追溯码为载体,推动追溯管理与标准化生产、市场准入相衔接,实现优质农产品“从基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消费安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