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是福建省最大的平原所在地,农业发展居全省首位。种植作物几乎覆盖全部的经济作物,这些作物四季用肥,农资销售淡旺季不明显。但是当地种植结构无序化明显,且效益不高,没有一种高产值的作物可以作为经济支撑。以当地主产的琯溪蜜柚为例,2016年前后,蜜柚的经济效益还不错,但由于没有规划导致大面积种植,加之外省的种植户也来漳州学习蜜柚的种苗和种植技术,导致整个市场供过于求。除此之外,由于外省的蜜柚早成熟、提前上市,对漳州的蜜柚产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在用肥方面,最近几年国家倡导化肥减量增效,但是由于前几年漳州市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市场用肥量也在稳步上升。近两年,由于种植产品较为集中、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较低,政府有意识控制种植面积,因此,总体用肥量基本保持稳定。与此同时,有机肥等新型肥料的市场虽然在不断扩大,但大部分农户对其认知还比较浅薄,难以接受高价位的高品质有机肥。邱毅荣介绍,漳州地区有机肥种类和品质参差不齐,城区周边有很多小型有机肥厂,其产品大多效果差、价格低,导致很多人对于有机肥的认知还是以便宜为主。
怎样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保证农民收入?农资从业者如何在用肥总量基本稳定中赢得一席之地?记者认为,以现在漳州的实际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发展周期长、回报慢,不足以支撑地方经济发展,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鼓励、支持发展产品深加工产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和种类,增加产品附加值,依靠二三产业反哺第一产业。同时,有关部门还要依照区域内的市场消化能力制定合理的种植规划,发展标准化农业,精准种植。
化肥作为农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化肥市场走势。《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指出要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促进种植业绿色发展,这就要求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有机肥作为花卉提升品质的助推剂,它的良性发展和农民对它科学的认识决定了漳州花卉产业的品质,相关部门要净化当地有机肥市场,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促使有机肥实现良性发展。经销商则要做深做细服务,加大高品质肥料的推广力度,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