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干挺拔、错落有致……眼前整齐划一的树桩盆景洋溢着勃勃生机。春暖花开时节,记者走进福建省漳州市九湖镇的一家花卉种植基地,这里犹如一场选美大赛现场,争奇斗艳、光彩夺目。错落有致中仿佛有着种植者“盆小天地大,树老景物新”的寄予。记者向这里的种植者了解到,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郊的九湖镇,近年来花卉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花卉生产、销售和出口基地。
调整种植结构 不变品质坚守
“2007年之前几乎半个漳州都在种植柑橘和蜜柚,后来出现大面积的黄龙病,仅仅3年全市的柑橘大面积死亡,柑橘便没办法成规模种植,随后花卉代替柑橘成为漳州主要的种植作物,也成了漳州的城市名片。”福建龙益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毅荣对记者讲了花卉这张漳州城市名片的由来。
漳州市种植结构的调整,也让围绕着作物做生意的农资人将目光转向了这里的支柱产业——花卉。黄加河是一位从业30多年的老农资人,他的农资店就开在漳州市九湖镇,自然而然他的生意也就和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九湖镇主要种植三角梅、水仙花、树桩盆景等。拿三角梅来说,3月份刚刚播种,目前根部已经生长牢固开始冒芽,正处于追肥期,现阶段7-10天追肥一次,一直持续到花卉上市出售,这期间对于化肥的需求量较大。”据黄加河介绍,农资店周围的花卉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部分耕地用于城市建设。但其农资店的化肥年销量却基本保持在500吨左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黄家河在当地花卉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保持稳定销量,他有着自己的生意经。
30年的从业经历让黄加河经历了化肥行业流通体制改革,也经历了整个行业的跌宕起伏。与其他农资零售商不同的是,黄加河十分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对于“三农”、农资领域出台的文件、政策他都如数家珍。“国家提倡化肥减施增效,就要求化肥拥有更高的品质。当前的化肥销售,一定要选择信誉好、品质好的产品。信誉好的供货商在上游把控产品质量,我们也可以将放心的产品卖给农民。”黄加河对于其经销的化肥有自己的坚持。
“做生意我更注重的是口碑,我们不仅不销售假化肥,其他农资店也不会销售假化肥,因为我们要做长久买卖。”千金难买金字招牌,这是黄加河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一句话。他告诉记者:“我宁可赔钱也不会销售假化肥和低品质化肥,我卖的产品价钱不一定比别人低,但是品质一定有保证。”
把握新趋势 兼职当“医生”
目前,传统肥料的市场占比和销售量正逐渐下降。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传统化肥的使用量呈下降趋势,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和传统有机肥使用量呈上涨趋势。黄加河也认识到了未来肥料市场的发展趋势,一直不断向农民推广包括生物有机肥在内的新型肥料。“新型肥料不仅有利于作物提质增产,还有利于改善土壤健康。”黄加河介绍说,最近几年农民对生物肥料的认识逐渐加深,将来,包括生物有机肥在内的新型肥料市场占比和销售额也会越来越大。
好的服务是赢得农民信任的关键。从最开始农民对新型肥料认可度低,到现在农民接受程度逐渐加深,黄加河销售的新型肥料也从最开始的年销量10吨左右,上涨到如今年销量50吨左右。他说:“新型肥料销售量上涨,光靠农民来店里买化肥的时候向他们介绍是不行的,还要配套相应的服务。农民种植的作物出现问题都会叫我过去指导,基本花卉上出现的常见病我都可以看出来,如果碰到自己也看不出来的病,我会请同行、专家来为作物诊病。”
面对日益严峻的农资销售形势,从业30多年的黄加河初心不改、本色不变,用所积累的知识帮助更多农民,坚持做帮助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四季有不谢之花,八节尽长春之景,黄加河在用心编织着他心中的漳州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