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8年12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与棉麻局副巡视员、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秘书长符纯华发布行业报告:
不忘初心,农资改革一直在路上

□《中国农资》记者 李昕宇

    总结农资行业改革历程,展望新时代新发展。12月8日,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周年大型活动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与棉麻局副巡视员、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秘书长符纯华以《不忘为农服务初心,再创乡村振兴辉煌》为题作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周年行业报告,从农资行业改革历程、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对农资行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享。

    符纯华在报告中表示,过去40年来,农资流通行业为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国家战略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经过40年的努力和积累,行业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营整体的竞争化格局的蜕变,中国农资现代流通体系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回顾改革,行业跨越发展

    符纯华在报告中介绍,农资流通体制经历改革历程。以1998年出台的《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8]39号)为标志,中国化肥流通体制进入市场配置阶段。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9]31号)的出台,化肥经营所有制限制取消,农资流通体制进入全面放开市场阶段。

    农药和种子也进行流通体制改革。1997年《农药管理条例》的颁布标志农药流通体制进入流通主体多元化阶段;2001年,外商允许投资农药批发和零售,农药流通体制进入市场放开阶段。2001年《种子法》颁布,国内外市场开始双向流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化运作,种子流通体制进入市场配置阶段。

立足当下,新格局逐渐呈现

    经过长期的改革与发展,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农资现代流通体系,呈现出新的格局与特点。首先,农资总量基本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与1978年相比,2017年我国化肥总量增长率达到了611%。其次,农资经营市场化格局基本形成,农资流通体制形成了多主体、多渠道市场竞争的局面。农资行业综合服务能力日渐增强,开始提供全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

    随着改革的推进,多项有关农资行业的国家政策和制度出台落地。2005年,国家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建立,现基本保持千万吨级储备,在国家稳定市场价格、提高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农资综合补贴政策逐步完善,原有四项补贴政策统合为农业支持保护政策。2017年以后取消了大多数肥料产品的关税。

直面痛点,面临多重挑战

    在形成新格局、新特点的同时,农资行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行业呈现出“大行业、小企业、规模小、效益差”的特点。同时,农资行业面临经营理念陈旧、服务创新深度及广度不够、管理人才紧缺等问题。

    在农资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发展的过程中,品牌信誉的打造和融资能力成为重要考验,行业内企业需要通过信誉建设、团队建设等多方面提升融资能力。优惠政策取消、流通成本增加、市场秩序有待完善等问题成为农资行业的挑战。

展望未来,顺应时代改革

    符纯华认为,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智慧农业和生物农业,农业形成互联网商业模式,打造智慧农业系统,实现农业全产业的高效融合。由传统农业到机械化农业再到智慧农业,现有资源无法满足需求,生物农业将成为国际农业竞争的重点,生物育种、微生物肥料等领域的创新研发将帮助我国形成新的增长点。

    在农业不断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同时,农资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行业集中度将提高,上下游企业开始互相渗透;农资流通将形成流通高效、成本降低的信息化系统。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化趋势日益显著,组织数量将急剧增加,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将成为农民心目中的服务品牌。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