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5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特色小镇贵在特色

□ 坤 哥

    朋友小长假期间拖家带口来南京游玩,商量让我带他们去唯一南京籍的特色小镇---高淳桠溪,我婉言拒绝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桠溪也就是我国的慢城啊,三山两水五分田,只有农家乐没有快餐店,只有鸟语蛙声没有工业噪音,几年来我却感觉没进步、没新意、没改观,不如就近找个依山傍水的农家乐,看看书、喝喝茶、打打牌、钓钓鱼、细细品、慢慢尝……哪里都能有一段静谧的时光,哪里都能有轻松的慢生活,何必驱车200里开外的小镇往返劳顿呢?至少我不会在小长假去凑热闹,其实不愿去桠溪下意识里还有另外一层想法,感觉不少的中国特色小镇都有点变味儿了。

    2016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一大批厉害的人们嗅觉卓越、迅疾认为——前方高能,红利大把来袭。建特色小镇可以申请建设基金啊,工作做的好的中央还要给奖励呢。记得当时一大波类似的文章来刷屏——什么万亿级新风口又来了,什么站在风口上的猪也能飞起来,什么你还会错过特色小镇这次良机吗,巴拉巴拉的。我的眼界可能狭隘了些,我总感觉到对特色小镇除了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外,最起劲的当属那些房地产开发商了,旋转, 跳跃, 我闭着眼,摇身一变,就变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商、开发商、运营商了......大家回忆一下,文旅小镇有木有,农业小镇有木有,科技小镇有木有,相信你们耳熟能详,早就听出老茧来了,当然也早就听出那些个谁谁谁了。特色小镇,瞬间被房企热捧,估计这是打算培育特色小镇的哪一个部委也万万想不到的。

    我一直忍俊不禁,觉得最可爱的该是体育总局,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去年公布了首批96个体育特色小镇试点名单,并要求宽进严出、动态管理、宁缺勿滥。你想说点儿啥就说点啥吧,憋着不好! 养老小镇、体育小镇、康宁小镇我们看得懂,机器人小镇、云计算小镇、大数据小镇觉得高大上,德国啤酒小镇、法国葡萄酒小镇就有点云里雾里,这也是特色?这也是中国特色?这也是中国特色小镇?暂时所幸的是,创意出来了,啥时候开工、会不会开工、能不能开工倒没听说。

    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说是“会签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认定,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等127个镇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现予以公布”;2017年8月,住建部公布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说是“认定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等276个镇,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现予以公布”,中国特色小镇变成了全国特色小镇,一字之差就不去咬文嚼字了,只是我发现第二次的通知最后才说“我部将联合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对已认定特色小镇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莫非有认定资格的部委有变化?有博弈?有扳手腕儿?

    资料称平均一个特色小镇投资50-60亿,我们听到最多的却是诸多内幕,如一些省份创建自己的特色小镇,并下达具体任务、具体时间,“任务工程”“形象工程”造出来的哪是特色小镇?该是“政绩小镇”吧。还听说有些地方政府举债建设小镇,政府性债务持续攀升。唉,这个难舍难分居高不下的杠杆率咋办呢?

    建了小镇如果没人住,我竟然“邪恶地”想到了房产行业的去库存,这不是完美的另外一种新库存吗?会不会遭部分特色小镇的规划者、设计者、建设者、开发商、运营商们集体喷啊?有消息称第一批127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中,多达35个特色小镇面临着人口流出的困境,其中位于农业地区的特色小镇人口流出现象最多,有三分之一的该类特色小镇表现为人口净流出,没有人气的小镇经营得下去吗?特色小镇很多是靠租金啊、服务啊来挣钱,投资后见到回报来得慢。也许,谈钱有点庸俗,但是投资者老是见不到钱,会不会黄鹤一去不复返,留下一堆烂尾镇?

    好几年前去四川,好友说让我有回家乡的感觉,古色古香房子,小桥流水潺潺,确实有烟雨江南的意境,这个投资20个亿的文旅小镇运行了三年,繁荣不再、关门闭户,成都某文旅小镇就这样无情凋谢。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文旅小镇凄凉,几番春暮,建或拟建的特色小镇,从中可以咂摸一些味道出来。某某之窗已然进入博物馆的今天,别人的特色从物理距离、文化距离、心理距离等有没有一点点狐媚的可能?

    既然要建设特色小镇,就要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主体,生产生态生活相融合,这样的特色小镇,就是土生土长出来的,而不是打造出来的,更不是跟风学来的,真正的中国特色小镇,独一无二,不可复制,贵在特色!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