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伊始,垂柳依依,春风里还带着些许凉意。
马上清明假期,因奶奶去世未满3年,清明祭祀必须提前,所谓清明新坟不过社,于是在社日到来之前,我们一家人回了趟娘家为奶奶祭祀扫墓,也借此机会带着孩子回归自然。这天,亲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聚到了一起,我们捎上纸钱、花束、鞭炮,下午1点左右出发。因农村迷信说法,未满3岁的孩子不宜参加扫墓,所以我只带了大宝。
奶奶的墓地在后山,沿途要穿过一条狭长的山间小路,还要过几道田埂。早春时节,还不见大片桃红杏白的繁华,唯有山坡上的松树像个倔强的孩子,一年四季面不改色。走在山间小路上,路边的枯草挺过寒冬仍然屹立不倒,像在保护正在萌生的新芽,大宝时而抱怨枯草绊脚难行,时而又问草里会不会藏着蛇和野兔。路过一片松坡,他惊喜地发现地上有很多果子,状如宝塔,体如鱼鳞,颜色灰褐,他兴奋地像寻到宝贝似的,惊喜地大叫:“哇!这好像动画片《熊出没》里那只小松鼠蹦蹦最爱的松果啊!”我告诉他,这就是松果,也可以叫松塔。他为自己猜对名字欢呼雀跃起来。紧接着他的思绪开始放飞,一连串的问题让我应接不暇。
到了墓地,四周松柏环绕,春风摇曳,发出阵阵私语,把这里衬托得更加静谧安详,大家都不再为奶奶的离世而过度悲伤。我们按长辈的吩咐,拔掉坟头的枯枝、培黄土、插花、焚纸钱、磕头。儿子被爷爷亲昵地抱过来,示意他磕头,他效仿大人跪地磕了4个响头,起身摸摸脑袋,说头都磕疼了,引来大家一阵笑,调侃道:“磕得越响,太太越高兴!”我们守着黄纸燃尽,放了鞭炮,便按原来的路线返回。儿子高兴地拉着我冲在最前面,他还要去探寻新奇的东西。
我提议去屋后的橡树林寻找植物,记得儿时那里满地都是兰花草。等来到这片树林,这里却早已没了昔日的景象,只见满地落叶,荆棘丛生,仔细搜寻,只有零星的几棵兰花草埋藏在枯枝败叶里,只露出几缕叶子。我们有些失望,幸运的是我们发现了一些棕榈树苗,这些常绿乔木也极具观赏价值。儿子在林间穿梭,他要寻找一棵株形最美的小树苗。等他选定,爸爸便连带泥土一起挖出并小心包裹。儿子说要带回家栽在阳台上,每天给他施肥浇水,呵护他长大,成为阳台上最美的风景。
恍然间,我幻想着自己坐在阳台上,看着那棵已长大的棕榈树摇曳生姿,有着非凡之美,就像一支大画笔舞动着春天……
一路归来,我感慨很多。清明踏青,将生与死连接在一起,一面让我们追思缅怀逝去的亲人和时光,一面让我们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时光飞逝,唯有血脉亲情像这青山绿水一样,亘古不变。希望孩子能够永葆童心,一边探寻生命的美好,一边懂得亲情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