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刚刚结束,各式各样的行业盘点也相继出炉,纵观2017年化肥行业整体气象,“涨价”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关键词。经历了2016年的低谷,今年行情整体触底反弹可能尚在意料之中,但自2017年10月份以来,生产原料与市场价格如此大幅度的上涨应该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当前,化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产压力,而在刚刚开始的2018年,许多新政策相继实施,这又将对行业与企业造成什么影响呢?
未来运输体系将更加立体
2017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下达了《关于深化铁路货运价格市场化改革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实行政府指导价的整车运输各货物品类基准运价不变,铁路运输企业可以国家规定的基准运价为基础,在上浮不超过15%、下浮不限的范围内,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主确定具体运价水平。
此次运价上浮范围的调整进一步深化铁路货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此,高力表示,此次调整加快了铁路货运价格的市场化,允许在运力紧张的时期,根据市场化运作进行运价调整,留给铁路部门的操作空间更大。目前,尽管提高了运价浮动的上限,但浮动多少并没有具体标准,且不同时期标准也会随之变化,故其对行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尚无法言说。
“目前大部分企业对铁路运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此政策对新疆、内蒙等边远地区的生产企业影响可能较大。”杨同宇认为,此次调整的实际影响并不明显。相较于铁路运输而言,公路运输具有运输时间短、装卸方便、运送完好率高等优点。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这次运价上浮范围上调影响微乎其微。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徐东奎也表示,此次调整对行业与企业的影响尚未显现。上浮范围由10%上调至15%使铁路部门定价空间更为广阔,便于其做好客户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等级,灵活掌握优惠政策,提高铁路运输的竞争力;对企业而言,在运力紧张时期的铁路运输成本的上浮空间加大,企业需要在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进行选择,以后的运输体系将不再仅限于单一地运输方式,将更加立体化,选择也会更加灵活。
王学江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运价上浮范围的上调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运输成本,但相对而言,运量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在谈判中更具优势,能够得到更高的优惠,这未尝不算是一项利好。目前具体运价还在协商之中,铁路公司的处境也很艰难,预计今年的运价较往年应该不会产生较大变化。
“此番基准运价的上调,仅仅是提升了铁路公司的定价上限,并不代表一定使得铁路运费上涨。” 王莹认为,铁路的市场化运作,使得铁路运价可议,市场操作更加灵活。同时,随着运输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市场双方的议价能力更强,也推动行着行业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
从协会和企业的态度可以看出,基准运价上浮范围的上调对行业的影响并不明显,对行业的优胜劣汰和整合发展而言,也未尝是一件坏事。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此次调整增加了企业在铁路运输成本方面的上涨风险。因为化肥属于大宗物料,在超出汽车运输的合理半径之外的区域,大部分都是依靠铁路运输至目标销售区域,铁路运价如果上调,将会直接增加企业的运输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虽然,运输成本的增加可以通过层层转移,最后由终端埋单,但目前的现状是,终端消费者并不接受。
苦练“内功”是正道
当前,化肥企业正在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且呈不断增压态势,而下游的抵触心理十分明显,企业能否将这些压力传导至下游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同时,多层压力持续存在的现状会对未来的市场格局造成什么影响?企业如何做才能在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的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呢?
徐东奎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尚处于备肥期,市场没有启动,现在谈未来市场行情还为时尚早,但就目前的成本情况分析,未来下游就算接受程度不高,也得逐步接受。企业需要生存,如此大幅度的成本上涨之下,价格下降的可能性太低,只是成本压力传导至下游的速度与程度需要分开来看。需求较旺和差异性较高的产品能够较为迅速将压力转嫁到下游,接受程度不高的产品相对就较为困难。
关于未来的市场格局和企业的发展方向,杨同宇表示,从2017年中后期开始,原材料价格开启疯涨模式,原料不仅价格高,货源也十分紧张。环保限产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产能发挥,未来市场的供应将偏紧。而在多重的压力下,优势企业的优势将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劣势产能退出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虽然巨大的压力让企业喘不过气,但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高压能够加快促进行业升级,改善行业的竞争方式,为行业带来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毕竟,优势产能尚难以存活,劣势产能哪里还有生存之所?他还说,在如此的发展背景下,企业想要在未来争得一席之地,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的发展政策,积极做好环保工作,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先进的煤气化生产技术,减少生产成本,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坦白讲,巨大的生产压力是国家加速推进化工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加剧行业洗牌,构建行业新格局的一个推手。”胡志明认为,目前上游原料价格的激增与终端的接受程度不高是主要矛盾,这将倒逼企业通过降本增效来实现转型升级。从自身而言,祥云通过不断调整的发展战略和思路积极应对未来市场。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技术升级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区域优势,通过“水陆联运”的方式来降低运输成本,从而赢得市场,更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终端用户的利益。
高力也表示,在高压之下,行业内小、散、乱的格局将得以打破,劣势产能将难以长期承受已成常态化的多重压力,也难以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只能慢慢被淘汰,产业集中度会逐步提升,行业也能够整体升级。企业唯有苦练“内功”,采用更加先进的工艺,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身,减少自身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在其他企业不达标、无法生产的情况下能够运转如常,如若如此,未来市场必有一席之地。
声音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新型肥料分会秘书长、信息部主任 王 莹:
此番基准运价的上调,仅仅是提升了铁路公司的定价上限,并不代表一定使得铁路运费上涨。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东奎:
基准运价上浮上限调升提高了铁路运输定价灵活性,大客户更具优惠政策议价权。
河南晋开集团延化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同宇:
大多数企业对铁路运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基准运价上浮上限调整对依赖铁路运输的企业影响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