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12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气荒气荒 到底该谁气得慌?(下)

□ 坤 哥

    前面刚刚说到,中国眼下闹得欢腾的“气荒”不少人认为京津冀的“煤改气”功不可没,这边又有专家开口了,今年天然气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简言之是需求侧超预期规模的增长和供应侧始料未及的减少造成的。他认为今年12月日均新增的1.3亿立方米天然气用量,“煤改气”仅占30%左右,中国农资界的大爷仙女们,听明白了吗?

    数据显示,2017年1到10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18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其中工业增长22.7%,化工增长18.2%,敲黑板,划重点,期末考试要考,特别强调了一句:“今年的经济强劲,带动了工业、化肥等用气的增加”,就在这5年的时间里,我们气头尿素企业退出产能至少400多万吨,而眼下“气荒”之际,充斥耳畔的就是:四川两家尿素企业停车,新疆两家尿素企业停车,内蒙两家化肥工厂停车,云南某厂和某厂减产,四川某厂和某厂减产……说化肥用气增加,这个锅中国农资人背还是不背?化肥用气减少,我们本该气得慌,为了身体健康不值得,偶尔保持一下“佛系心态”无可厚非,也不失为一种豁达,行吧,你们嘴大,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上文说到核电供暖,这些天外媒正热议中核集团的“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说是400兆瓦可以供应2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供暖,相当于20万户3居室。专家对外媒表示这项技术已经研发成熟,下一步的发展便是将该技术进行商业化转换;而该企业科技委常委却表示,对于大部分地区依然依赖“集中供暖系统”的中国北方而言,区域供热反应堆可能是一个理想方案。

    即使安全问题不是问题,区域供热反应堆经济上划不划算倒是个问题。中核集团预计核能供暖价格低于天然气供暖,仍有核工业咨询师表示,区域供热反应堆的经济可行性依然难以预测。当然,核能、太阳能、风能这些清洁能源必是未来无碳排放的能源格局,国际能源署预测,2050年全球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比重将超过80%,与此相应的全球核电站装机容量须扩充到9300亿瓦,问题是还有“退役的电站”“退核的国家”,看来和我国旨在成为第一个专为城市功能建造核反应堆的国家一样,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接着叙“气荒”。

    八年前的夏天,内蒙古、江苏等个别地区出现天然气过剩,“荒气”。“荒气”数月后的11月中、下旬,南方各地暴雪,致南方多个地方闹“气荒”,部分城市缺口率高达40%,媒体和业内人士迅速将矛头直指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巨头,称其垄断是根本原因,央视评论员更是言辞犀利:“‘气荒’问题是中石油、中石化在与公众‘躲猫猫’。”“躲猫猫”可是当年网络第一热词,记不清想了解的可以自己网上搜。就有人问,你中石油可是为中国天然气市场提供76%供应量的啊,你不该早早有个数嘛?这次“气荒”动静闹得挺大,《中石油投入不足或成天然气断供首因》一文曾被广泛传播,最终结果却是不了了之,但这次“气荒”发生之后,中石油可是学到一招,一到冬天就搞个保供计划,年年紧张年年保供,几年下来一直强调紧张,但是几年也就这样过来了,是不是有点“狼来了”的故事在上演的节奏。于是乎,中石油今年又在说紧张,当11月初吹风说今冬天然气缺口48亿方,是2009年的十几倍,而且这还是中石油系统的缺口时,估计没几个人当真。

    看到中石油系统48亿方的缺口时,吃瓜群众都笑了,中海油统计今冬全国天然气缺口将达到50亿立方米,尤其是华东、华北等地,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了30%以上,天然气供应形势十分严峻。吃瓜群众笑笑,又打开了这些天刷爆朋友圈的《今冬全国天然气缺口或达113亿立方米,“气荒”警报拉响》:“113亿立方米!这是根据三大石油公司上报数据测算出的今冬全国天气然总缺口。2021年,缺口将超过300亿立方米,届时,用气高峰时段每天的缺口可能就达到2亿立方米”——48亿方、50亿方、110亿方,你们觉得不觉得你们很过分!可是,我们很喜欢你们的过分!行吧,你们是老大,说什么就是什么啊!再给你们看几篇文章的标题或重点:“《今冬天然气缺口62亿立方,中石油开启保供模式》”(2014年12月);“国家能源局已全面展开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专项监管。中石油最新报告亦预测,2014年我国天然气缺口将达136亿方,远高于2013年的67亿方”(2014年10月)……要不要一起唱首歌?一首动人的歌?

    如果三大油企依然建议,一方面要大幅进口天然气,另一方面建议国内用气价格上调,你有没有不吐不快的感觉?你有没有举手跺脚的冲动?骂人打人都不对头,分享一个好消息吧:河北省紧急拨付2018年省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农村气代煤电代煤)46.5亿元,加上已预拨下达的26.98亿元,由省级财政承担的73.48亿元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全省253.6万户农村气代煤电代煤用户受益,一起为河北农民开心吧!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