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1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传媒 时评
“转化率”照出了什么?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不久前结束的“双十一”又创造了令人瞠目的成交业绩。每到这个时候,也会有人对“双十一”的数据进行批评。其一是说这个数值的“水分”太大。的确,“双十一”后很多人又大量退货。前几天吃午饭,旁边一个小伙子说自己下单买衣服花了7000多元,衣服到了以后发现一些不合适、不喜欢,又要退几千块钱的衣服。尤其现在商家又推出了退货保险,几乎连运费也不用承担。剁手党自然是心无畏惧、手无挂碍,大剁特剁。

    我还关心另一则新闻:一家电商在“双十一”期间共花费广告推广费用36.5万元,有59万人次点击(推广费用是根据点击数计费的)进入,但最终仅有3笔成交,总计215元。这显然只能用“亏大啦”来冠名了。这家企业把这些数据公之于众有怪天猫的意思,但属于甩锅之举。你虽然花费了36万元广告费,但人家也为你带来了59万人次的点击,这些点进来看的人绝大多数应该是对你的产品感兴趣的。显然,问题出在“转化率”上。所谓“转化率”是指消费者通过推广网站、微信公众号实际成交单数与点击等行为次数的比例。在新媒体大数据技术兴起之前,报纸电视广告投放的效果只能通过抽样、随机调查获得,新媒体时代企业大讲转化率,也以此为依据对自己的营销和广告做判断。

    那么转化率如此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仅仅是因为媒体平台的不给力吗?事实上,通过互联网实现的转化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页面设计、产品价格、客服水平、促销活动、产品销量及评论、售后服务等。从这些方面看,仅仅在页面设计上跟广告宣传相关,其他方面都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实力与作为。如果对这个结论怀疑的话,看看文章开头那个买7000元衣服的小伙的故事吧,他不仅有点击,还有实际购买,但最后又要退掉近一半的衣服,是推广宣传的问题吗?不是!问题出在产品、服务方面。

    “双十一”那家亏大了的企业暴露了当今企业界的什么问题?一是错误的归谬法,二是急功近利,而且这两者互为因果。互联网创造过营销奇迹,且很多“互联网思维”影响巨大,不独电商企业,实体企业也被裹挟进来。比如有些化肥企业在有了大数据后,自认为掌握了媒体的奥秘,常常拿转化率来怼广告,殊不知广告和宣传是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没有了产品、价格、服务等支撑,单希望靠媒体推高销售,就如同自己一张脏脸却埋怨镜子没把自己照干净一样,愚不可及!当前化肥市场的困难和对互联网思维的错误理解相叠加,导致了不少企业心焦气躁。其危害不仅仅在转化率其实是急不来的,更让他们忽视了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也是长期转化积累而来的。这种危害长期持续,就会出现要么将媒体宣传斥为无用的虚无观念,要么将媒体宣传降作花花绿绿的印刷品、小广告,丢弃了从自身综合发力、改进提升的机会,更将产品的持续改进、品牌的长期推广、服务的经验积累全然不顾。历史证明,这种急功近利最终既不能建功更不会得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