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关系到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经济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跃升,农业资源过度消耗,耕地质量退化严重。化肥使用存在“一高一低”弊端,即施用量高,有效利用率低。由于过量施用化肥、缺施有机肥,土壤重金属、有机物污染日趋加剧,土壤污染、土壤酸化、土壤板结、土壤盐碱化、土传病害等问题日益突出。耕地土壤方面:耕层变薄,有机质含量偏低,养分不平衡;重金属、农药、劣质化肥污染;酸化、盐碱化、干旱、沙化严重;普遍缺少有机质、中、微量元素;连茬种植作物,导致土传病害加重;土壤肥力下降,微生物活性差,生产力下降。肥料利用方面:氮素损失,磷、钾被固定;单一化肥转向无机、有机肥并举;氮磷钾复合,注重中、微量元素补充;逐步认识微生物肥料的作用;科学施肥、平衡施肥普及率逐步提高。
我国适宜的有机肥与化肥施用比例为:一般田50% 比50%,高产田40%比60%,低产田60%比40%。但根据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数据,中国有机肥施用量占肥料总施用量比例已从1949年的99.9%降至2003年的25%。产业发展顺应了我国“减肥减药”“化肥零增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等新形势,其在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抗病虫害和抗旱能力、修复土壤等方面的功效不可替代。但有机肥想全部替代化肥是办不到的。随着农业发展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推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提高,复合肥高浓度长效化、多功能药用化、多品种专用化优势将逐渐突出,复合化率稳步提升。
土壤由土壤母质、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生物、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和热量的物质组成。构建这几个平衡,要做到土壤的水份、养分、酸碱、碳都达到平衡。归纳起来,就是土壤肥力的问题。土壤肥力包括水、肥、气、热。维持土壤生态平衡十分重要,如果土壤的生态平衡得不到修复和平衡,土壤就不健康。
未来的肥料,主要围绕提高肥料利用率、质量及功能性作用开发。在这个背景下,走供给侧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必选之路。企业转型升级,在围绕产品创新的同时,要不断做好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未来的市场是卖服务,更多是整体提升企业商业模式和创新内容。所以在技术推广和能力建设上,要拉动消费产品本身创新,在产销服务上,要形成规模化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做细致的服务提升销量。尤其在集约化地区,更要走生态、绿色、环保、高效、优质、高产、安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