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是包括吃饱穿暖,更是吃好穿好行好住好,而且还有“非物质”的需求,比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刚刚闭幕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基层调研时,经常听到有人说,我的养殖场是有环评报告和环保设施的。但是就在养殖场周边还有臭水坑,坑内树木干枯,坑边没有生机。这环评报告,环保处理设施在运行吗?如果达标排放,那污水来自哪里呢?
有人说环保部门要求的我都做了,其它的没要求。难道大家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需要各个部门发文号召吗?过去我们养殖行业的排污,粪便处理确实执行了环保标准。然而环保标准更多是工业行业的排放标准,工农业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经济发展了,如果我们还按照简单的减量化、无害化排放,还能适应我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要求吗?
新时代,改革方向不变,实现目标就需要落地再落地。落地的关键就需要思想进一步解放,做什么事情都等着文件,等着上面要求必须做,这算什么态度。看看人家建立村级市的领导,没上过学,没读过书,但是一直在谋求变化,一直在探索创新。没有文件,他照样建,也照样有积极性。建好后一切的资源就倾斜了,农村真的和城市一样了,正如他所说,农村和谐了,国家就和谐了。
环境恶化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也是所有人不能逃避的。看看浙江那些工业企业,即使排放达到环保要求,仍然决心关停,他们不是回避环境问题,不是等着某些文件要求必须关停。他们通过环境改善,深挖环境生产力的潜力,一样可以把经济搞得有声有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自发的,只要是人民需要的,就应该全力以赴去做,去改善,就算是在发展过程中犯点错误,那也是探索道路上应有的经验教训。难道眼看着村里的亲朋好友没有可以饮用的水源,你坐在豪车里就算成功吗?过去有环评,有环保设施可以应付环保检查,以后呢?还以应付为目的吗?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习近平同志的奋斗目标,何尝不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