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10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们与长江经济带共发展

□ 坤 哥

    十九大报告指出:“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处于长江经济带的我们倍感荣幸,笑逐颜开。

    长江,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既是经济共同体,又是休戚相关的生态共同体,也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在其面临资源环境超载困境时,国家将其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列为共同推进的区域发展三大战略。您看,它向西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辐射京津冀,7月中旬《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正式印发啦,安徽还搞了一个全省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专题培训班。

    同饮一江水,共圆复兴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部署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新理念新发展让长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就要守住青山不放松,护好绿水不怕难。

    去年12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暨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长江上游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签署了《关于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长江中游的湖北、江西、湖南签署了《关于建立长江中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并签署《长江中游湖泊保护与生态修复联合宣言》,这就标志着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全面建立了。其实早在2009年,长江下游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就建立了“三级运作、统分结合,务实高效”的合作协调机制,并设立了12个重点合作专题作为具体抓手,我的理解是长江上游早就签署过类似的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了。

    协议大同小异,我倒觉得中游三省签署的《宣言》更有亮点,共同凝聚着对长江中游湖泊保护与生态修复重要性的共识,制定总体规划,建立制度体系,推动工程实施,率先、务实、持久地实施湖泊保护与生态修复,呵护湖泊湿地之绿,留住长江生态之美,为生态长江建设贡献“中游样本”。农资界的朋友们,中游样本里有你们的贡献,隐约感觉贵圈实诚,只是没想到,贵圈竟然真的这么实诚。

    全国每年1/3的废水量,由长江流域接纳。江苏省环保厅坦陈,该省80%的生产生活用水都集中在长江两岸取水,废水排放量的2/3也基本集中在沿江八市,环境风险比较大。4月该省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调结构、保饮水、控风险、强达标”,加大明查暗访和曝光力度,推动突出环境问题尽快得到解决。该省还要求加强化工污染整治,按照“四个一批”(关停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重组一批)的要求,排出应关停的企业,年底前完成50%的关停任务。这些如果全部做到,不知道多少人特别是无数江苏人会笑成200斤的可爱胖子。

    我们要想与长江经济带共发展,非法码头地整治箭在弦上,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我们欣喜地看到——大武汉余家头码头保护区滩地已经恢复原貌,青山江滩长堤已经建成绿坡,先后取缔非法码头176个,转运砂石717万吨,对38家沿江重化工及造纸企业和27个工业园区开展了集中专项治理,大力开展“深长江、畅汉江、通清江、连支流”,国家发改委认为大武汉为长江流域同类城市带了好头,树立了标杆,提供了经验,哎呦,大武汉非常的耍拉嘛!重庆江北工业区推进非法码头整治,沿江餐饮船舶再整治及落后产能再淘汰工作,拆销17道沿江旧有渡口,将滨江绿化与消落带生态有机结合,新增1.2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有次去马鞍山一日游时,说已经摸底排查出非法码头75家,8月底前全部拆除了……弱问一下相关省市,那些个非法码头有没有属于暂时封存的?会不会死灰复燃?长江干线港口危险化学品年吞吐量1.7亿吨,种类超250种,这些非法码头接货了吗?危险化学品泄漏风险持续加大与这些非法码头有关吗?冇得谁会否定或怀疑这种想法吧?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坚持“五水共治”,该省财政7年内将投入600亿元治水。2014年以来省财政已累投330亿元。该省完成了铅蓄电池、电镀、印染、制革、造纸、化工等六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关停淘汰2250家企业,搬迁或原地提升3490家,整治近万家22个特色小行业。在浙江,GDP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已经相当淡化了,倒是挺讲胃口的。

    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万里长江奔流不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巨龙腾飞正当其时,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我们愿与长江经济带同成长、共发展、共辉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