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每到这时,世界各国都会组织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为什么保护环境要各国费劲巴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宣传?因为人类的行为在超越了最初原始时代的生存必需之后,进入到一个漫长的消费时代。如果说初始时代一亩土地、一亩山林、一亩海田可以养活一个人的话;进入消费时代,人对自然的需求呈现几何数增长,而人又开始几何数增加。人与自然的矛盾如何解决?从现在人类繁衍增殖的速度看,让人生娃的速率降下来短时间内实现不了。唯一能有“活口”和“希望”的就是人的消费行为了。
现在学国学、古典文学的小孩子越来越多。一个小家伙问爸爸“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是啥意思?爸爸问:毕是结束,六个国王为什么都玩完了?孩子说都被秦始皇干掉了。爸爸说没错,那结果就是?孩子说四海统一?对!爸爸继续:兀是光秃秃的意思,为什么原来树木茂密的蜀山光秃秃了?孩子说:难道是因为秦始皇都拿去开发阿房宫项目了?爸爸说对。但孩子说不对:统一了,天下都是你的了,干什么要盖那么多房子,搞得四川都光秃秃的?我听罢不仅拍手称快:你看,这就是观念不同造就不同的世界。如果秦始皇有现在孩子的观念,秦朝的自然环境一定会一直保持得很好。李冰辛辛苦苦治理的四川也就不会遭殃了,也就没有后来项羽点火的机会了。
这段假设的历史说明我们人类的消费观念对世界的影响有多么巨大,更说明健康的消费观念要从娃娃抓起啊。但为什么健康的观念不一定人人都践行呢?因为在人的大脑中,保护环境的观念虽然健康,但不是我的唯一选择。
记者袁凌在他的非虚构作品《青苔不会消失》中,叙述了十二个惊心动魄的灵魂故事。《在地雷上寻找家园》说的是沿中越1000多公里国境线伸延的这些村落。由于战争遗留下大量地雷,这些村子被称作“地雷村”。据说最脆弱的塑料壳地雷也要等120年后才会自然消失,寿命不过百的人是等不及了。要生存就要有土地,于是他们开始在留有地雷的农田中耕种,这是全地球最危险的农业工作了,被炸伤致残的人每个村子都有,但人们仍然把脚步迈向农田。因为地雷意味着可能的危险,而离开土地,他们又能如何生存呢?
现在的地球村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地雷村。我们贸然制造出来的高毒农药,我们懵懂滥施的过量化肥,我们追求高速经济增长而暴增的二氧化碳都在将地球村变成一个危机四伏的地方。在地雷村,人们依然在使用过量的肥药,因为跟歉收减产比,土壤的板结、水体的富营养化、蜜蜂蝌蚪的消失不算是什么?如果要找出污染与地雷的区别,只能说:地雷是随时会爆炸的危险,污染时将来会爆炸的地雷。
地雷不易除,心贼更难防。我们一方面要设法找到“排雷”的办法;另一方面,还要像孩子一样,保持和养育健康的环境理念、消费理念。
行动起来吧,先把地雷村的一个个污染源消灭掉;或许到那时,就没有了心贼的藏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