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6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0到1,还是从1到n?

□ 《中国农资》评论员 徐晓磊

    看了美国企业家和投资人Peter Thiel的《从0到1》,他在书的序言中说:“复制一个模式比创造一个新模式容易得多。做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是把世界从1推向n,只是增加了熟悉的事。但是每一次我们创造新东西的时候,我们是从0到1。”在Thiel看来, 从0到1是创新,从1到n是模仿,而他更强调前者的重要性。

    反观农资行业,一直以来从0到1的创新太少了,更多的是从1到n的模仿。

    当然,我们不否定(这里不讨论假冒伪劣)随着模仿的增多,实现了量的增加,极大满足了我们国家农资的需求,促进了农业发展。而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这种从1到n的增量发展,必然是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当前的市场现状就是从1到n的辩证发展结果。

    那么,我们到底是需要从0到1的发展还是更需要从1到n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科技创新有了从0到1,才有后来的从1到n的后续式发展。从0到1的发展更多强调的是质变,是一种突破式的发展,比较难,原始创新存在的是更多不确定性、长期性和风险性。而从1到n的发展更多强调的是量变,是一种数量式的发展,较容易。

    从农资发展的历史来看,最初阶段我们需要从0到1的发展,才有了亩均粮食增产的可能。当然,我们也需要从1到n的发展,如果没有化肥生产量的增加,也就没有国家粮食“十二连增”的成绩。

    当历史发展到今天,我国化肥产业已经进入自给有余和产能大幅提高的阶段,这时需要行业重新思考发展的方向。从0到1、从1到n孰轻孰重?笔者认为,此时发展从0到1更加重要,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从1到n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培育行业创新的文化。

    未来化肥发展的核心一定是提质增效,重点是提高利用率,所以迫切需要行业有更多从0到1的突破,需要行业中有担当的企业承担起这一发展的重任。为什么还要说不能忽视从1到n的发展?因为我国地域宽广,农业的地域性特点非常突出,所以当有突破性的技术产生时还需要一些配套企业,比如农资流通企业、种植服务企业去做好从1到n的工作。这里的从1到n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需要这些企业不断去推进产品组合配套的创新,特别是针对当地区域的土壤、种植结构、气候等条件的创新。

    这里再讲个小故事,以色列是一个仅有800万人的小国家,却有着“创新的温床”之美誉。过去10年产生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人均递交专利申请的数量全球第一。说到创新密码,以色列首席科学家哈桑不谈科技投入,只谈文化:“我们的文化氛围也很重要,创新中会有失败和风险,那些愿意承担风险,或是在尝试中失败的人,要给充分的肯定和赞美。”

    笔者希望农资行业更多地去营造这种创新氛围,积极推动实践创新,也希望国家对农资行业提供更多创新方面的支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