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看到某报纸报道,陕西猕猴桃的发源地,种植面积已达到100万亩,预计未来5-10年,还会增加60多万亩。人家测算了,猕猴桃产区一亩地仅肥料投入约2000元左右,未来陕西种植猕猴桃肥料投入将超过30多亿元,确实够诱惑,确实是个新兴市场。
当然,文章是为了某个会议做前期铺垫的,为了推广所谓的生物刺激素。其实在笔者看来,目前一些人把生物刺激素作为肥料行业炒作的新概念,如果把肥料和刺激素剥离,大家还会不会这么热情关注呢?
其实看完上面的数据,让人担心的是,未来猕猴桃的价格会怎样?是否记得当年的香蕉大会,一时间卖肥料的都摇身变成了香蕉大户,紧跟着香蕉价格让大家伤透了心。面对未来陕西省种植猕猴桃要到160万亩,种植户的效益还能有现在好吗?让猕猴桃烂在树上没人采收的时候,每亩肥料投入还能到2000元吗?所以对此,笔者的评价是“十元五斤不是梦,桃子烂掉也可能”。
今年蒜薹便宜到烂掉也没人收,甘蓝更是几分钱一斤,卖肥料的怎么不去推广自己的新型肥料给这些菜农呢?未来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将会越来越剧烈,因为在供应紧张的时候,有些闲散资本参与炒作;在看到巨额利润的时候,农户会盲目的增加种植面积,产量的增加,供大于求,价格悬崖式下滑。
面对农业面源污染这个话题,现在企业认真思考自己的出路还不晚,千万不要靠着换帽子,变脸应对。回头看看那些曾经被认为种植水平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区,土壤的退化、酸化、土传病害多么严重。
其实从面源污染的角度出发,暂时打压农产品价格,就可以减少农业投入品的投入量,因为农民要合算投入产出比的。当大田作物农业投入品用量下降后,农资企业必然把目光投入到“新兴市场”“经济作物”“高端产品”的区域,先不说农资企业给出的解决方案合不合理,我们只需要把观测的时间拉长一些,看看五年之后,该地区的土壤是培肥了还是退化了。
未来的农业种植方案不一定要产品提供方提供,产品提供方负责把产品做好,按照农业要求高标准生产就够了,施用时一定有更专业的人员来搭配,或者有哪些想长期生活在土地上的人来选择,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没有什么巨大市场,平常心对待最好。